加息前 藍籌頻集資減債

加息前 藍籌頻集資減債

【未雨綢繆】
繼中信泰富(267)打鑼打鼓,將母公司中信集團注資,戴上光環說成為國企改革一大步,另一間老牌紅籌招商局(144)同樣有異常的集資行動,在簡單易明的供股不做,反而大玩財技發行無人聽過的「強制可換股證券」(MCS),令人大惑不解。
撇除紅籌(如有)政治任務不談,招商局集資減債,思維與本地藍籌如出一轍。

新地發紅輪 新世界供股

MSC操作看似複雜,但離不開是股本融資的操作,可與供股看齊。事實上,自2月底新地(016)率先發行紅利認購證(簡稱「紅輪」)曲線供股集資逾200億元,敲起供股潮之鐘。
新世界發展(017)上月公佈以「三供一」基準,供股集資最多140億元,港銀大新系最近亦宣佈供股集資21億元。
上述公司供股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不過同樣顯示上市公司同一樣的思維,就是趁美國最快明年正式加息前,盡快把握資本市場未轉壞前,進行股本融資。對高負債公司而言,今年上半年是關鍵時刻,及早還清或減低債務,否則阻礙未來業務發展。
不過,其實未必間間公司都要透過股本去減債,因為擴大股本,不論配股甚或供股,都會攤薄每股盈利,以及每股資產淨值。
長和系同樣要減債,公司自去年第四季開始,連環出售及分拆資產,直至兩周前和黃(013)出售屈臣氏,連同母公司長實(001)派發特別股息,管理層稱公司「唔等錢使」,反映減債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