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星期可算是香港欖球運動的「盛事周」,先有沙灘欖球比賽,緊接着是國際十人欖球比賽及國際七人女子欖球比賽,壓軸是剛在政府大球場落幕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本港的運動醫學團隊非常忙碌地為各項比賽的隊伍服務,要給予欖球員高質素治療,就先要了解欖球常見的創傷。
欖球可算是接觸性球類運動中,如足球、籃球及手球等,衝撞接觸最多的一項運動。因為比賽中有非常多的走動、急速轉向、接球、傳球、攔截、跳躍和落地等動作,跟足球和籃球一樣,大腿肌肉拉傷、足踝外側韌帶撕裂、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膝關節軟骨和半月板受傷情況經常發生。由於比賽中常有強力的撞擊、攬抱、拉扯及跌倒情況,欖球比賽較其他球類更易出現上肢、頭頸以至腰背創傷。
鬥牛式攬抱造成挫傷
欖球常見的上肢創傷有俗稱膊頭甩骹的肩關節脫位、肩鎖關節脫位、鎖骨骨折、旋轉肌或二頭肌撕裂、肘關節脫位、手腕骨骨折、手指脫臼等。另外,頭頸創傷也常見,欖球經常需要直接撞擊或鬥牛式的攬抱頭頸動作,可直接或間接地造成頭頸的挫傷或扭傷,嚴重者更可引致腦震盪,甚至頸骨骨折或移位。
近年香港的欖球運動發展迅速,除了香港欖球總會的聯賽外,各大專院校、中學及小學均有欖球隊,也有不少女性參加欖球運動,但隨之而來是更多運動創傷個案。自大半年前香港七人欖球隊進駐香港體育學院成為資助項目後,體育學院為欖球隊投放不少運動醫學資源。既然有這樣好的硬件配合,各個運動醫學從業員更應責無旁貸,多學習欖球及運動醫學相關知識,方可為欖球運動員服務。
隔周二刊出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