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力資源失衡不是新聞;政黨條件式反射地反對開放人口政策,更不是新聞。只是現在多了一個因素。正確一點說,自從結束抵壘政策,這個因素在過去30多年一直都存在,只不過今天的中港矛盾,將問題的複雜程度再放大了許多。
單純以經濟理由去說服香港人引入外勞,只有兩個可能性。一,膚淺的輿論會說,輸入外勞只是有利商界,對大眾打工仔沒有好處;二,陰謀論的就會認為,這是將香港中門大開,讓更多大陸人同化香港的一步棋,是一發不可收拾。
但正正因為香港人越來越怕被同化,所以更需要溝淡一點,這應該是常識吧。可惜,香港的專業壟斷團體,一個個地將高增值高收入的行業圍封起來,久而久之大家就產生錯覺,認為輸入外勞就等於打開門口讓廉價勞工來香港搶飯碗。
事實上,香港已有最低工資。按照政客的邏輯,這條法例應該足以保障工人收入。怕頂爛市的話,麻煩他們開一個大家都認為合理的最低工資水平。當然,政客永遠都有他們搬龍門的方法,跟他們講道理和邏輯是很惱人的事。
其實,一個地方抗拒外來人口,理由除了怕搶飯碗,就是怕吸引人來分薄福利,又或者是帶來罪案。香港的福利明顯是太過慷慨,所以一般市民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至於治安的考慮,也屬正路。世界各地,基本上都會限制經濟移民享用福利,驅逐犯案的非永久居民,也毫不手軟。負責審批工作簽證的入境處,應該就治安把關。福利的把關,則應該交回勞福局。當然,堵截一切福利的濫用,張建宗是責無旁貸。
換言之,原則上只要能夠找到一份工作的人,入境處都應該批出工作簽證,直到這個人無法在香港找到工作。長遠而言,持有工作簽證一段日子的人應被接受成為永遠居民。香港人口政策的出路,不在於諮詢和研究,而是政府有沒有搞清楚原則和邏輯的問題。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