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連任的如意算盤(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梁振英連任的如意算盤
(自由撰稿人 周信) - 周信

真替一眾富豪感到無辜,因為今後無時無刻也會有記者問他們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又或是曾否聽過中央向他們作過這樣的暗示。始作俑者其實還是特首自己,因為他突然安排相熟記者提問如何評價過去兩年的表現,明眼人一看便知不會事出無因。
中央即使真的屬意梁振英連任,也不會這麼早便作出最後決定兼且公佈周知;梁振英即使確有連任的野心,也不會這麼早便廣告天下,以免予人有機可乘。況且,競選特首的經費上限不能逾越,在甚麼時候才開始計算?答案當然是越遲越好。
不過,任何特首的「連任工程」,應在他上任的第一天便已展開,亦是人之常情,除非當事人年紀老邁自知體力能力不支,又或是早有默契任滿必須退位讓賢。以梁振英的年紀與性格,縱使他明知處於劣勢,也不會輕言放棄或被勸退,所以爭取連任不單是順理成章,他更會竭盡所能志在必得。今天只會有特首辦不會有連任辦,這是不爭事實,不是語言偽術。
有消息提及的連任辦核心小組人選,技術上當然也不可能存在。況且這批人員兩年後會否仍在特首辦為梁氏服務更是未知之數。事實上屆時連任辦為免遭人質疑何時啟動及費用是否全數申報,曾在特首辦工作支政府人工的人員都應該集體避嫌,不再轉戰連任辦。不過,這些技術上的規限,絕不足以制止現任特首今天已開始「偷步」!
沒有正式加入政府問責班子的「梁粉」,現已積極為特首連任作籌備工夫,於梁氏而言不但合情合理,亦屬事在必行。歷史是最好的證明。梁振英為了競選特首多少年前已開展預工,今天回望,公眾一清二楚。唐英年也何嘗不是,只不過最後因大宅僭建而功虧一簣,雖然心有不甘,但亦是非戰之罪。貴為特首,梁振英不愁沒有人肯無聲無息無償去為他做連任的準備工夫,以免正式宣佈參選時落後於競爭對手的後頭。
由於嫻熟特首競選辦工作的人才不多,由董建華、曾蔭權至今,來來去去都是那些名字,因此及早尋找以至栽培新一代的親信接手,亦是事在必行。否則到時方才埋班,除了可供選擇的高手不多,雙方亦未必能立即合作無間。
須知2017年不論以任何「鳥籠」方式直選特首,候選人也需全程投入不計成本悉力以赴,以確保全港市民相信「直選」的承諾經已兌現,中國可以向全世界(包括台灣)展示自己的言出必行。梁振英挾現任特首的先天優勢爭取連任,勝算何止升高一線,如果最後仍然敗在對手(特別是泛民代表)手上,只會是咎由自取與人無尤。
董建華被迫請辭的先例,任何人都會引以為鑑。梁振英聲稱連任是將來的事,如今只好做好施政;與新地聯席主席郭炳江聲稱需觀察梁振英多幾年才能回答是否支持他連任,同樣是說了等於沒說;因為中方根本不可能給他們甚麼提示,而他們也不知道將來會有甚麼候選人參加角逐。
梁振英須向中央人大提交2017年的直選方案,站在連任的立場,他當然不想與泛民代表中最有民望的候選人正面交鋒,因此把諮詢工作交由林鄭領導的政改三人組負責。如果最終通過一個不利泛民的方案,林鄭雖能邀功,但梁氏沒有強勁對手,連任的勝算自然提高;反之,倘若泛民代表最終若能出閘,不論能否勝出,林鄭亦難辭其咎,故不可能與梁振英爭出線。這個梁振英的如意算盤,不論誰勝誰負也打得響,將令梁氏不至在連任決戰中失去先機。
今天有興趣擔當King Maker(造王者)的各界人士必會越來越多,連李嘉誠也說若是年輕一點他也會決心參政,可見富豪也各自有其「如意算盤」。怎樣影響中央選中自己支持的人選,又或是能及早向勝出機會最大的候選人伸出友誼之手?這個競賽其實經已展開,但沒有人需申報,亦不會有人肯承認,因為只要不計付出最後仍可大小通買,令不論誰人勝出,自己也會坐享其成。

周信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