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倡富豪撐科研盼捐部份遺產 成立創新基金

科技園倡富豪撐科研
盼捐部份遺產 成立創新基金

【專訪】
「High-tech揩嘢,low-tech撈嘢」已是過時古老思想,現今社會各國均追求創新科技來提升競爭力。科技園行政總裁馬錦星建議,富豪考慮將部份遺產成立創新科技基金,「我鼓勵香港富豪、地產商、企業家都出一分力,咁對香港幾代人都有幫助!」
記者:周燕芬

據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權威機構主辦的《2013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排名顯示,香港於亞洲區位列第1位。科技園行政總裁馬錦星接受訪問時指出,要推動發展創新科技,必須要「官產學研」(政府、產業、大學、科研機構)共同努力,巨額的科研經費投入亦是少不了。除了政府和企業出資推動外,他建議本港富豪參與成立創新科技基金。

港科研費佔GDP僅0.7%

他又表示,發達國家科研費用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約2.5%,然而香港只有約0.7%,明顯偏低,並主要由政府出資。問題出於本港工業缺乏科研投入,並欠缺富豪支持。「美國同歐洲科研經費,來自政府、企業同富豪遺產基金支持,各佔三分之一……美國富豪洛克非勒都有撥出部份遺產成立科技基金,支持國家科研發展。」
家庭自小培育小孩的好奇心亦很重要。他希望本港家長多帶小朋友親近大自然,提升好奇心,老師亦多跟同學分享科技知識,這樣香港人才就不會斷層,「好過大學生畢業做地產經紀!」
特區政府亦致力推動科研,他贊成政府施政報告提出成立創新及科技局,讓產業發展更能聚焦;並且將支持科研計劃的政府資助上限,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還有撥款2,400萬元支持大學進行科研活動。
年輕人要投身入創新科技行業,馬錦星認為最緊要「心中有一團火,有passion,有個idea,希望將個念頭變為可行。」他強調資金不是大問題,科學園可以提供協助,包括提供優惠租金、導師,教授市場推廣,舉行路演尋找資金,還配備先進科研器材,以及提供匯聚科研人才的工作環境,增加科研人員交流機會。
馬錦星分析香港在創新科技的競爭優勢,包括完善法律體系,嚴謹知識產權保護,擁有在科研學術表現突出的三間大學,具有國際視野,創新能力,出入境自由,約170個國家人員也不用簽證抵港,貼近內地市場,資金流轉自由,市場有創業基金、天使基金提供融資渠道,均令創新成功機會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