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從懵懂到專家 古董家具的簡約美

Big Spender:從懵懂到專家 古董家具的簡約美

這間位於火炭工廈的工作室,樓底約三米半,面積1,800平方呎。一桌一櫃一椅,皆為中國硬木,以人手精雕細琢而成,沒半滴膠水,也沒一顆釘子,純以精密巧妙的卯榫技藝結合部件。細看,挺拔的木條木紋細密,流線型的表面略帶雕刻,使得每件家具都樸素柔婉而不顯簡陋。這裏是珠寶設計師劉澤傑(Jacky) 的創作空間,保存着他9年來年年赴北京遠郊、在沙塵滾滾的古物市場尋獲的明式家具。即使有百多年歷史,家具莊嚴大器之勢絲毫不減,讓本來闊大冰冷的工作室,沉澱着一份平靜溫暖之美。眼前人娓娓道出背後「北上尋歡」的經過,由懵懂被騙到碰上良師益友,一椅一櫃皆有說不完的故事。
記者:許 政
攝影:梁永志

於屋村長大的劉澤傑從小迷醉藝術館,大學時赴法修讀法文兼藝術六年,對中國古物一直零接觸。二○○五年回流香港的他,獨力於灣仔星街購下一個三百五十平方呎單位自住,正欲打造一個裝潢冷感的型格蝸居,頭號目標本來是添置一道二萬多元的不銹鋼門。適逢他到北京公幹,閒來沒事踱到附近不知名的古董市集,料不到從此打開收藏中國家具之門。「我找到了才三百五十元一塊的中式古老門,忽然一觸即發。便先抱着試驗性心態買下兩塊,反正平嘛!後來取貨,始知看舖的代班小弟報錯價,老闆說是七百元一塊!」我打岔問是否碰上不老實商人,他輕鬆一笑,聊起一段由誤會而起的友情:「這老闆,至今仍是我收藏路上無可取代的莫逆之交。」

聘請老闆 代驗真偽

劉澤傑說當時那兩道中式古老門已呈現龜裂,漆面亦剝落不少,歷盡歲月洗禮的滄桑沉實之美,讓他眼前一亮,加上自己向來不擅講價,便二話不說補上餘額。這兩道門後來成為他家洗手間和客廳的分隔,非常耐看。「重點是售賣這中式古老門的老闆看來才三十餘歲,卻能詳盡地為我一一解說如何辨認古家具真偽。首先真正古物的榫口位難免略鬆,木色也不均勻;角落、邊位、觸地位置和椅子座位亦會被不平均地磨蝕。若然是櫃,開合櫃門時發出的聲音也會比較鈍,這些統統不能以現今技術仿造。」那次他聽得入神,對這位實事求是的年輕老闆印象甚深。
往後幾天,劉澤傑特地到訪著名古物市場潘家園,訂購了一套價廉物美、被標籤為二百年前的桌椅。他自喻那時的自己,猶如井底蛙跳入花花世界,回港後冷靜一想,才覺有驗證真偽之需,「我不想以假錯當真,然後將謊言隨着我介紹給朋友或將來轉售而延續下去。於是我飛回北京,以每半小時三百元,僱用賣門予我的老闆到潘家園驗真偽,結果證實全是仿製品。」自此,他購買家具前均聘請這位年輕老闆為他驗證,「他叫James,黑龍江人,大學畢業後到京隨老師傅從事和學習中國古典家具業,於這行打滾了十餘年,我購買的是他的專業。」全賴這位良師帶路,他有幸深入北京五環外郊區、連計程車司機亦摸不着頭腦的無名古物買賣市場,讓一件又一件逾百年歷史的珍貴古董家具重生。

位處五環外郊區的古物市場,要以合理價錢買得真古董,最好由老行尊帶路。

春節前後 入貨佳期

劉澤傑形容這種只有行家才知道的古物市場,大大小小的分佈在五環外郊區,它們的格局與地攤無異,真偽古董共冶一爐,躺在煙塵滾滾的黃沙上。買家都是城市古董店的主人家,穿戴企理光鮮,腋夾簡約公事包,手持計算機和本子,記錄每檔行程。在這裏,由廉價、陳舊不堪得再難修補重用的元朝家品,到大方優雅、可塑性高且美觀的高價明清家具,以及外形笨重不太受歡迎的民國家具,都一應俱全。
他手舞足蹈地描述這古物大觀園,「價錢如海鮮價,試過看中一張價值六千元、雕工精緻雍容華貴的羅漢床,離開檔子一會找James來驗證,轉瞬間已被人買走!後來同場找到差不多款式和年份的,竟索價二萬四,氣上我半天,轉身即走。不過這裏的索價,已比坊間低一倍有多。」現在他每年北上掃貨至少一次,說春節前後是討價還價的吉日,皆因春節前賣家都急需儲錢回鄉,春節後從鄉下回京城也多已山窮水盡。不過這位小專家提醒一眾古玩收藏新丁切忌貪平,「真的古董經歷兵燹後尚能保存百年,甚至尚有修葺重用之餘地,那必定是昂貴的。現於市面漂泊無依的古董家具多以榆木和櫸木為主,平均由數萬至十餘萬不等,𤏸花梨木和紫檀木家具則以數十萬至過百萬天價拍賣。」

購買癭木 試玩木雕

早於二○○八年買下現時工作室前,劉澤傑已每年一次「北上尋歡」,豪擲十多萬元購買明式家具,暫存於James的貨倉。「我很欣賞歐洲簡約中又着重細節的裝潢。明式家具線條簡單流暢,甚至有符合人體工學的科學精神,改變了中國一直重文而忽視工藝的觀念。你看這些桌椅和櫃子的設計簡潔穩重,絕對能媲美摩登家具。」早年於北京購入家具後,他便透過James聘請相熟的出口運輸公司,一併把珍品運至有關政府部門作出口文物檢定和消毒認證,前後花上兩個月才大批運抵香港。「大陸限制只容一百年歷史以內的古董出口,我部份購入的家具仍處北京,讓James打理着。出口過程蠻驚險的,一些如窗和門等需拆除人家房屋所得的家具,都有可能被視作破壞行為,即被沒收。」他現今的收藏品,多得早佔滿半個工作室,部份藏品寄存在姐姐同大廈的單位內。
提到對上一趟遊京收穫,他說已花上十多萬購入十餘塊長一米多、闊半米的癭木(樹瘤)。「古老大樹在千百年生長歲月中,受大自然及氣候的嚴酷試煉,長出多種特殊形態的腫瘤,紋理特別且生動。它們尚在James的廠房內未運抵港,我將上京觀測一下它們的乾燥和軟硬程度。我也只是小試牛刀,希望以癭木雕刻出形形式式的現代傢俬。」北京,就是如此一個卧虎藏龍、古物集散的聖地。

明式家具 跨越兩朝代

明初社會經濟復蘇,手工業比元代進步發達,工匠為官方服役外,亦可個人從事手工藝活動。明式家具泛指明代及清代早期的木傢俬,以「結構嚴謹、線條流暢、技藝精良、漆澤光亮」四大特點獨樹一幟。結構嚴謹指家具靠卯榫技藝製作,講求力的平衡,能適應冷熱乾濕變化;線條流暢和技藝精良則指外觀設計以線條為主,造型簡約、挺拔和輕巧,甚少雕飾;漆澤光亮則指用料,如花梨、紫檀、雞翅木和鐵梨等硬木,及楠木、樟木、胡桃木和榆木等硬雜木。

百子櫃 有168小格

歷史:約100年
買入價:RMB15,000
櫃:寬115cm、深60cm、高170cm
小抽屜:各寬13cm、深45cm、高12cm
百子櫃兩側刻上花卉圖案,花巧作風應出自南方工匠,推算為晚清出品。它有兩個大抽屜和42個小抽屜,小抽屜內分四格,即共168格,每格小得連唱片也容不下。

櫸木圓角桌椅 方中有圓

買入價:一套超過RMB160,000
桌:寬、深、高皆80cm
椅:座寬35cm、座深35cm、
椅高48cm
櫸木雖不屬華貴木材,但因其色調柔和流暢、質地均勻,故明清時期廣被民間使用。這套書桌附有四椅,無半點裝飾,線條一氣貫通,桌面椅面桌腳椅腳的所有角都是圓的,看上去正正方方,實情是方中有圓,工藝精煉。桌椅近地的四根橫木,亦巧妙地雕琢出微微的曲線,市價逾RMB160,000。

朱紅漆圓角櫃 官署專用

歷史:約250年
買入價:超過RMB100,000
寬:100cm、深62cm、高195cm
櫃頂轉角呈圓弧形,櫃柱腳也相應的做成外圓內方,故名圓角櫃,也可稱為圓腳櫃。表面已剝落,暴露了下面麻灰紗上層層的紅漆,這就是朱紅漆家具不能被偽造的歷史依據。朱紅漆是當時最昂貴的塗料,北京老師傅說是以名貴的鹿角粉、豬紅和天然樹膠等製成,需邊攪拌顏料邊層層髹上家具。雖歷盡風雨滄桑,卻越見其紅酒般雍容華貴的殷紅色,價值千金。又因明朝皇帝姓朱,故非常尊崇紅色,朱漆家具只限放於宮庭、宗廟和官署內使用,因此這朱紅漆大櫃極可能是當年一件地方官署的家具,彌足珍貴。

榆木筆桿椅 糾正坐姿

歷史:約150年
買入價:一對RMB35,000
座寬56cm、座深44cm、椅高85cm
體積較小,有低矮直角的靠背和扶手,是昔日的書桌椅子,用從老房子拆下的榆木大樑製成,經歷多年風吹日曬雨淋,完全風化的表面已讓木性穩定。椅背的木條如筆桿般光滑,下有原木椅腳,讓書生能筆直端坐看書,有助糾正坐姿。椅背雕上瑞獸,以示吉祥。

櫸木帽椅 夾角雕刻細膩

歷史:約120年
買入價:一對RMB30,000
座寬58cm、座深45cm、椅高95cm
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員的官帽而得其名,上半部造型多圓滑線條,下半部線條則以方直為主,柔婉流暢的曲線營造出一種平穩之美,椅腳間的夾角有細膩雕刻,多置於客廳。

楸木孩子椅 暗藏抽屜

歷史:約100年
買入價:一張RMB4,000
座寬42cm、座深35cm、椅高83cm
屬大戶人家送予子女的玩意。雕在椅背的如意圖案,表面瑩滑如玉,絲毫不露刀鑿痕迹。更暗藏小抽屜,讓孩子放置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