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重重】
銀泰(1833)管理層揚言,阿里入股後要開創「全新的里程、全新的市場」。不過,無論從公司層面,還是一般用家,目前仍看不到「O2O」(線上到線下)經營模式有何獨特之處。分析相信,百貨公司投入O2O擁抱是大勢所趨,如何賺錢是未解的難題。
部份僅在微信開專頁
在分析員會議上,銀泰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曉東坦言,「過去,我們要看同店銷售增長、利潤多少;今天,我們只集中在新業務」。公告指,阿里聯同銀泰構造「打通線上線下的未來商業基礎設施體系,並對全社會開放」,實際做法、成效如何?公告沒有着墨。
陳曉東嘗試解讀兩者合作,「(銀泰)可突破地理限制,資源透過互聯網全國分享」,他又指,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如天貓、淘寶、支付寶等,擁有過億名用戶,兩公司合作有如「空軍對接陸軍」,「只要導入流量,就可以產生銷售」。
事實上,去年銀泰曾跟阿里在「雙十一光棍節」合作,所謂「創新」的經營模式,僅透過銀泰店內產品貼上二維碼(QR Code),客人利用手機,拍下二維碼後在網上付款、送貨等。陳曉東昨重提舊事,「銀泰未來可成為新產品的體驗基地」。
其他百貨公司如茂業(848)、王府井百貨等,去年高調宣佈與騰訊(700)合作,做法僅在微信上開設會員專頁,功能如在「facebook開page」,對業績的幫助有限。
市場分析指,百貨公司被電商「搶生意」,主動投入電商擁抱是必然之舉,惟暫仍未摸索出盈利之路;或如同陳曉東在會議上表示,「銷售提升後,在上市公司的層面看,其他支付、物流的配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