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國企改革 引入激勵機制交行研向員工送股份

配合國企改革 引入激勵機制
交行研向員工送股份

【本報訊】三中《決定》推動國企改革引入激勵機制,五大國有行之一的交通銀行(3328),其董事長牛錫明在分析員會議上透露,會研究股份相關的激勵獎賞計劃,讓員工及高管參與,將僱員對銀行發展的投入與承諾,轉化為對行方未來的投資,但他沒有透露具體內容或時間表。
記者:劉美儀 董曉沂

完善激勵機制及「員工持股」,是國企改革亮點之一,市場揣測,地方國企以至央企,年內或有數量可觀的激勵計劃,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等措施出台。
匯控(005)透過匯豐銀行入股交行剛十周年,有外資分析員指,匯豐本身就有機制完善的員工股份儲蓄計劃(shares saving scheme),高管人員亦透過不同認股權計劃獲得獎賞,交行可作參考;目前內銀市賬率偏低,引入員工持股既可獎勵亦可支持公司發展。
瑞穗證券亞洲銀行研究部執行董事安彤善估計,一旦中證監批准首家銀行以股份獎勵員工,相信其他內銀將會陸續跟隨。他續稱,股份獎勵計劃更有效減低政府對內銀持股,令內銀股進一步走向市場化。

內銀紛賣不良資產

核銷壞賬及「打包」出售不良資產以穩住不良貸款率,料成內銀今年另一焦點。建行(939)董事長王洪章昨於投資者會議上透露,該行去年共出售60億元(人民幣.下同)不良資產,今年會繼續出售,倘市況及價格配合,冀今年出售金額可翻一番至120億元。農行(1288)早前亦透露去年出售47億元不良資產,今年計劃再賣100億元。
工行(1398)去年亦稱打包140億元不良資產出售,中行(3988)雖未有透露出售不良資產計劃及規模,但外電曾報道指該行將打包相關資產售予子公司。值得留意的是,銀行打包不良資產出售,回收率普遍僅約30%,但由於相關資產早已作出減值,變相令內銀有約30%的金額回撥。
除減少不良貸款外,內銀同樣需要在利率市場化競爭中鞏固淨息差,以穩住盈利增長,建行副行長龐秀生稱,該行今年會加強控制負債成本及貸款定價能力,料今年淨息差可保去年水平,甚至輕微改善。
海外業務佔比較多的中行更樂觀,稱其海外資產淨息差較高,豪言淨息差業務會跑贏同業;工行看法則較悲觀,預警稱今年淨息差會收窄。
牛錫明在記者會表示,交行冀今年落實首階段事業部改制,成立5個利潤中心,除已設置的信用卡中心外,尚有金融市場、貴金屬、離岸及票據中心,作為未來盈利增長引擎。行長彭純補充,該行今年貸款增速,會保持與去年相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