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將於4月中公佈首季經濟數據,有消息指,GDP增速或為五年來最低,市場普遍預期中央將推出新刺激措施救市。不過,人行旗下《金融時報》昨日刊登評論文章指,目前降存款準備金率,將會令市場誤判為貨幣政策開始鬆動,不符合政府工作報告所定的政策取向,暗示人行或不考慮以「降準」方式放水。
GDP增速或五年最差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向內地傳媒表示,今年首季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2%,為2009年以來表現最差季度。但《金融時報》文章指,目前以「降準」救市,所釋放的流動性只會流向極度缺水的房企和產能過剩行業,或地方政府項目。結果將令房價繼續上漲,產能繼續過剩,地方政府負債率繼續攀升,不僅不利於結構調整,也會加劇經濟運行風險。
文章指,人行今年將更多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常備借貸便利等工具,精準投放流動性,以促進改革。
除非美國QE過快退出,引發內地資金鏈繃緊,令經濟存在失速風險,否則,貨幣政策操作仍將會繼續以公開市場操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