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政策轉向科網受壓 - 陳永陸

財智語陸:政策轉向科網受壓 - 陳永陸

美股上周五造好, 2月份個人收入及消費者支出較前月增長。整周表現分析,道指及標普500指數表現平穩,但納指則大跌2.8%,其中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更暴跌7%,創2011年8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主因投資者擔心科技及生物公司收入雖快速增長,但盈利仍無法達標。故此,不單只騰訊(700)等在港掛牌科技股被拋售,可能全球資金亦開始從新經濟股轉至舊經濟股。但香港情況更特別,因騰訊股價受壓包含內地政策出現轉向之變數。
近日不斷建議投資者趁低吸納內銀股,除因為是業績不差外,另一原因是中證監放寬優先股,背後的原因並非開拓內銀股的集資渠道那麼簡單,最重要是中央希望解決現在貸款市場出現資金鏈的問題。方法不只是籌集資金這麼簡單,而是必須處理好存款的問題。近日一眾內銀股公佈業績時都提及支付寶等問題,四大行陸續下調支付寶快捷支付平台之額度,這其實是中央想收緊網上支付平台的額度。餘額寶不只增長速度太快,收益率亦太高,對銀行的存款利率無疑帶來壓力,同時亦導致銀行的貸款成本上升,衍生問題就是內地整個貸款市場可能不缺資金,卻因為息率高企而影響整體經濟活動。 四大行的行動以及人行近日的政策,均代表餘額寶可能暫難靠高息搶存款,內地的財資市場亦可望回復「正常」,同時由於政策利淡內地科網股,並利好傳統股份尤其是內銀股,所以資金之轉向,除了怕股價走得太快外,亦可能因政策而變動。 另落後的中資板塊如資源、基建、內房已見回升之勢,可順勢短吼。

陳永陸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