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專欄多年,甚少有存稿,總覺得新鮮滾熱辣的題材,才能令寫的看的都肉緊,但隨着家裏孩子慢慢成長,我要投入的時間便越多,為免周末我還要爬格子,小孩拿着皮球,看着我的背影,我早已寫好兩三篇備用的題材,內容都係圍繞一些我覺得有趣的投資見聞,一些分析的新元素,和一個trader的生活點滴,通常備用文章之所以叫備用,因為它們一般沒太多時空上的局限性,但相信大部份讀者見到上周個股的殺戮戰場,對前路難免有點迷惘,雖然我曾在DBC電台講了一些個人的觀點,但看到這個題材的逼切性及重要性,我有必要再寫詳盡一點。
近月當炒的個股是新經濟股為主,一般市值較細,大型基金難沾細股,幸好一隻騰訊(700) ,市值日大,還做了藍籌,大型基金有充份理由去坐這一隻大型新經濟股,所以總算係沾到了邊,但一些小型的對沖基金則去得更盡,為了做大槓桿,他們沽空了資源、內銀、內房、航運等日落西山股,並大舉買入充滿了概念的支付系統股、雙馬寶藏股、手遊股、小米概念股,可以講左右逢源,兩邊賺,但係本月14日人行叫暫停支付及虛擬信用卡業務,形勢就起了微妙的變化。
回顧當時坊間的分析,大家立時都說要避開有關支付的概念股,但隨着3月12日至3月21日那周支付業務股反彈,唔少人都已經為評論補上附註「現在唔係唔搞,只係暫停」,更有內地市場人士視危為機,將叫停虛擬支付視為對傳統中國銀聯的支持,A股中科金財(002657) 為銀聯開發支付應用軟件,一天就漲了9%(現在當然跌凸晒),我當時也曾想過是趁低吸科技股的機會,但一條領呔救了我半條命(雖然高位清掉所有科技股,得以保命,但手機股、醫藥股、衞星股也奪去了半條命)。
領帶的故事發生在2007年11月的一個中午:2007年11月3日的周末,我如常的到灣仔三里屯上海舖,邊吃邊為下午的課堂做準備,小心翼翼的吃着那件燙口鍋貼,眼角無聊地睄着掛在天花的電視,正在播放新聞報道,一張熟悉的臉孔出現在屏幕處,溫總講話,叫停炒得熱烘烘的直通車,事出突然,嚇了一跳,一不小心餡汁濺到襯衫及領呔上,隨手清潔了一下,解下便去了上課。隨後,我在課堂上用了15分鐘分析,周一必定大跌,但不等同世界末日,叫停只因為港股升得太急,需要降溫,但內地既已開口,甚少收回,所以回落過後,應會捲土重來,市場上大部份人士都抱相同看法,連當時曾特首也有相同的言論。
雙馬搞破壞 打工仔飯碗不保
周一,如預期般裂口下跌,但跌了大半個月後,就開始反彈,大家更對再炒直通車股趨之若鶩,可惜直通車也一直未有來。轉眼六年,究竟今次事件是舊瓶新酒,還是我一廂情願的杯弓蛇影暫不得而知,當然重要性及規模,今次不如當年,但對中央經改的政策多少能有些透視。
我以往在其他媒體,也曾跟人探討過經改與科技股對中國的影響,中共管理層知道靠直接投資基建而來的GDP增長是如何的虛幻,亦唔甘心做世界工廠,一部iPhone賣幾千元,卻只賺得了幾塊錢,還要與台灣分成,所以一心改革,工業日漸式微,寄望刺激內部消費,淘寶應運而生,但後來的二條碼支付、虛擬信用卡,發展的速度是預期之外。這些自動化貼身的方便,成本的降低在刺激消費的同時,卻是打破了唔少人的飯碗,中國暫不能跟美國比,仍未是知識型經濟,當電腦科技代替了人,對中國好嗎?我們的淘寶,能否打低amazon,騰訊能否KO facebook,小米手機老外會幫襯嗎?
騰訊企穩$602 才放膽再炒
當然,就算未能增加外滙也不是太壞,最低限度可以刺激內需,不走日本沒落的舊路,但可惜雙馬玩的不只是刺激消費,而是先搞破壞,破壞舊有規則、舊有利益分配,甚至鬥到搬出「零收入」等割喉招數(零佣通是一例) ,利益並非來自收入,而是來自於大數據,甚至股價、印股票而來,長此下去,多少人會失業,從新經濟帶來的像科技人員、物流職位空缺有那麼多嗎?這些相信絕非中共管理層當日所能預見,需要時間去從詳計議,所以叫停絕非為金融安全而來。錢都被TAB(Tencent、Alibaba、Baidu) 賺盡,新秩序打破老百姓飯碗。馬化騰馬雲李彥宏是中國人,也還罷了,但真正大股東是南非、日本、美國集團,人家的股價就日日升,靠的是打爛中國人的飯碗,這跟八國聯軍分圓明園有何分別。此外,在新經濟股開始乏力之際,一批舊經濟股如內銀、內險、內房紛紛抬頭,連升五天,業績的演繹又由負面變正面,更加令我覺得管理層對新經濟突然有所保留,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究竟以上推論,是危言聳聽,還是空穴來風,我自己都唔敢講,亦相信唔可能憑小小陰謀論去推翻時代巨輪,但既然上面風光無限,何不等3月14日騰訊出事前的股價去作為分野,若能短期內站於602元以上兩三日,我相信管理層係拍板去馬,可放膽再炒,否則不如明哲保身。
何出此策?2007年11月4日溫總開口前的期指高價(11月1日的收市價31285),至今也未曾逾越,就像我領呔上的污迹,一直也未能清除,我保留至今,在每當變幻時我都拿出來緬懷一下,警惕自己,石頭是石頭,他朝也不成翡翠。
張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