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有逾千四名露宿者

全港有逾千四名露宿者

【本報訊】城市大學聯同多個非政府組織,首次進行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全港至少有1,414名無家者露宿街頭或入住臨時收容中心,較社署統計的人數高出逾倍;受訪323名無家者中,平均露宿3.9年,最長達36年,大多因無法負擔高昂租金而露宿。團體批評,政府的政策歧視露宿者,促仿效美國結合房屋政策及支援服務,解決露宿者問題。
無家者人口統計由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城青優權計劃與救世軍、聖雅各福群會和社區組織協會合辦,去年8月21日派出300多名義工分成50隊,於全港18區約180個地點進行調查。統計當晚,全港有663名街頭露宿者,主要集中在油尖旺和深水埗;臨時收容中心及單身人士宿舍則有415人入住,另有279個空床位(有登記入住但統計時不在)。

義工去年於各區進行調查,統計出全港有最少1,414名無家者。黎樹雄攝

數字較社署高逾倍

其後一周義工再於70間24小時營業的連鎖餐廳紀錄了57名無家者。綜合兩次統計,全港至少有1,414名無家者,高出社署統計的745人逾倍。該計劃督導主任程詠樂說,統計當晚人手有限,相信無家者數字不止此數。城大學生鄭麗婷有份做義工,她指不少無家者有力維生,只欠缺安全居所。
統計當晚也訪問了323名無家者。受訪者平均露宿時間為3.9年,最長達36年;逾半人有中學程度或以上,近40%過去六個月有工作。約35%受訪者有再露宿情況,平均2.8次;近18%受訪者曾診斷有精神病。露宿原因主要因租金高及收入不足負擔住所,45%受者無家者輪候公屋超過三年也未上樓。露宿者Johnny現年60歲,原本運送石油氣月入有1.3萬元,但公司倒閉更被拖欠薪金,無法負擔4,500元套房租金,遭業主趕走,曾在廣華醫院急症室、文化中心及公園露宿。他現入住臨時宿舍,積極找工,沒領綜援,促政府提供廉價宿舍解困。
聖雅各露宿者綜合服務經理黃雄生認為,港府可仿效美國的「房屋暨支援服務連續模式」,提供住屋、外展及精神健康等支援服務。社協幹事吳衞東促重開廉價單身人士宿舍及縮短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