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台灣:人民作主 香港:北京作主 - 盧峯

蘋論:
台灣:人民作主 香港:北京作主 - 盧峯

五十萬市民及學生聚集在台灣總統府外的凱達格蘭大道,為的是要向馬英九政府表明他們對「兩岸服貿協議」的疑慮,為的是要政府明白民眾對協議的內容以至執行情況有不滿,為的是要讓政府明白當家作主的是人民,不是總統,也不是政府。
也許有人會說,台灣已經實現全面民主制度,怎麼學生、民眾還要佔領立法院、行政院,還要走上街頭挑戰政府?這不是在破壞民主體制嗎?這樣的想法、說法要不是弄不清楚民主真義就是在刻意混淆視聽,抹黑今次運動。
是的,台灣的確已落實全面民主選舉,從總統到立法機構成員都由人民直接選出,得到人民的授權。但是,人民的授權不是無限制、無條件的,也不意味當選的政客、政府可以藉執政的資源與便利任意妄為,罔顧民眾的想法與福祉。簡而言之,民選的政府同樣需要受到人民的監督,在施政時必須時時處處考慮民眾的訴求,不能因大權在手而把人民擱在一旁。今次學生、民眾發動佔領立法院行動、包圍總統府行動體現的正是人民監察政府的權力,體現的是作為國家真正主人翁的決心。這正正是對代議民主制度的補充及強化,正正是對當權政府的提醒。怎麼能說是破壞民主與法治呢?
而且,「兩岸服貿協議」本身是非常具爭議性的課題,對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對台灣一般民眾生活都有重大影響,甚至可能足以損害台灣的自主與安全。面對這樣一個複雜又富爭議性的課題,學生及民眾希望深入討論,希望加強監督及引入制衡機制完全是合理的做法,也是愛護台灣社會的公民的基本責任,不是故意在跟政府抬槓。真正尊重民意,關心民眾看法的政府沒理由關上談判大門,更沒有理由要求立法院在不符程序公義的情況下匆匆通過協議,製造既成事實。
當然,「兩岸服貿協議」本身有它的好處,帶來一些利益,也有它的支持者。但正因為協議本身利弊難料,禍福不明,民眾要求加強監察,要求審慎行事有甚麼錯呢?這難道不是對掌權太久、自以為是政府的最好提醒嗎?
更重要的是,台灣學生、民眾的行動並沒有想推倒台灣艱苦建立起來的民主體制,沒有要推翻選舉結果及政治秩序。他們的行動始終在現有的政治及法律框架內,他們的要求都能透過體制內的方法如修改議會審議過程,引入新的法規及監督機制解決。這跟泰國近幾年形同搞政變的群眾街頭運動不可同日而語。批評學生、群眾破壞法治,破壞民主更是混淆是非。
今次因反對「兩岸服貿協議」而引發的「太陽花學運」如何發展下去,何時落幕暫時還未清楚。重要的是不管政府及學生都展現了透過民主體制處理爭議的態度及決心。總統馬英九雖然暫時還不肯撤銷服貿協議,但已對學生提出的部份要求如逐條審議、成立監督機制作出讓步,表示接受。學生方面雖然堅持政府接納全部要求才停止行動,但他們至少令抗爭不再升溫,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做法。這對緩和事態,製造對話空間是有好處的。只要雙方不各走極端,堅持透過民主、法治軌道處理爭議,紛爭即使再拖延一會也有解決的機會,而台灣的民主體制經過今次洗禮後只會更成熟穩妥,更能反映民眾的意願。
跟台灣相比,香港的政治情勢實在窩囊。人家有了一人一票選總統的權利與機會依然在為民主打拼,依然積極採取行動監督民主選舉的政府。香港此時此刻想要合乎國際標準的普選依然望天打卦,泛民主派議員依然得透過絕食促使北京正視市民的民主訴求。台港政治發展距離之大實在令人搖頭嘆息。人家五十萬人在示範甚麼是當家作主,我們呢,還是只能等北京作主!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