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條10.8米長的鬚鯨,前晚被發現陳屍於紅石門石灘邊,屍身傷痕纍纍,由於天色已晚,當局昨才要求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派出團隊到場剖屍,取走內臟及皮脂樣本化驗,初步估計屬長鬚鯨或角島鯨,倘若屬實,將是本港59年來首次發現長鬚鯨,甚至是第一次出現角島鯨。
記者:文兆麟
陳屍灘邊的鬚鯨長10.8米,雌性,成年,下顎至肚腹有多條皺摺,屍身已腐爛脫皮及發脹,右眼及右鰭位置明顯有血迹。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發言人指,行動組已抽取皮膚、皮下脂肪、鬚板及肝等樣本化驗,惟屍體嚴重腐爛,未能確定主要死因,鯨屍資料交予外國專家再作鑑定。
剖屍歷時逾三小時
負責剖屍的海洋公園外籍高級獸醫范禮文稱:「我們在鯨魚身上發現多處懷疑被繩索或漁具纏繞所造成的傷痕,右邊胸鰭更有一處較深的傷口,有流血及斷骨情況,相信其死因有機會與人類活動有關,而海洋動物被俗稱為『鬼網』的棄置漁網或漁具纏繞致死是常見的死因」。
前日傍晚6時許,一名外籍行山漢途經船灣淡水湖東北、印洲塘附近紅石門一石灘時,發現鯨魚躺卧石灘岸邊,水警趕抵證實鯨魚已明顯死亡,礙於天色已晚,加上鯨魚體形龐大,留待昨日才通知相關部門到場檢驗。
至昨晨11時許,時值潮漲,鯨屍有一半浸於水中,漁護署派員乘船拍照留證。兩小時後,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鯨豚擱淺行動組、海洋哺乳動物部聯同范禮文,一行14人在水警輪接載下到場,身穿全副保護衣物為鯨屍量度身長。
檢查期間,現場不時下起大雨,人員冒雨動用剪鉗及拉鋸,切除鯨魚口腔內部份鯨鬚,范禮文則負責操刀割取鯨魚右邊身的脂肪層化驗有否重金屬,並切除表皮驗DNA,其後再剖開鯨魚肚腹,取走肝、肺內臟樣本化驗,剖腹一刻,鯨魚腸臟全部溢出,異常恐怖,且傳來陣陣惡臭,在場人士無不掩鼻,全程歷時逾三小時。
有市民專程步行五小時往石灘拍攝鯨屍,陳先生稱:「睇唔到生咪睇死,好似架車反咗咁!」而盧小姐形容:「條鯨魚好似仲大過隻水警小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