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講故事:有小孩週歲,一眾人等來慶生,一個說,這孩子長大後是要當官的,另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會死掉的。當官未必,會去世則無可倖免,可是說恭維話的受歡迎,說實話的反遭責備。
這自然是諷刺人性的虛擬故事,打死不相信真有人會挑那場合才說大實話。實話也不是大晒的,人必有一死,猶如說地球是圓的,用不着時刻掛在嘴邊,有人聽不下去,不是逃避,是無須你在這關頭說教。
對初生嬰兒父母說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固然是傳道太早,對遺屬說大解脫是好事,這心靈手術,遲點才動刀吧。
曾有至友照顧他患重症至親,幾年來常常對我訴說每晚聽着呻吟入睡的日子很難熬,我一直長期聽着,也覺得承受不來,更何況當事人。後來,終於(其實這終於,也是有點缺德的),至友來報噩耗,那語調,難過中仿佛也有鬆了一口氣的意味。當時也想到了解脫二字,但若我真說了,也不會即時解脫他的哀傷,他真有這想法,也絕不會承認,面對了真相,將會讓他面對不了自己竟在這當頭有這想法。那麼,還有什麼好說?別太難過了、別想太多了、你也要保重身體,都是廢話。不那麼廢的,難道要說起佛來:人的肉體,只是相對真實世界中有條件的存在,並非獨立究竟真如實相……。不是我給趕走,就是他聽得昏睡過去。
這就難怪節哀順變深受用家歡迎,順變其實跟人必有一死同一道理,但刀鋒不那麼尖銳。至於節哀,大可不必。人的情緒有時候淺薄得很,哭夠了,自然會順變,對他們說別哭,倒不如鼓勵他們想哭就哭吧,他們所想所須也只是這樣。但,叫人別節哀,請順變,未免太複雜了,這關頭還想人家消化什麼?所以,漸漸也不太敢怪責對死者說的那句rip,簡樸到跡近敷衍了,形勢迫人,不容你別出心裁說什麼至理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