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工廠車衣的歲月是蘇婆婆最快樂的時光;惠貞婆婆沒法忘記童年時在米舖的萬千寵愛;嬌婆婆隨丈夫漂洋過海開雜貨店。一班社企義工透過「Fotomo」(立體照片)、康樂棋和明信片繪本等,為長者製作生命回憶錄,照亮他們被遺忘的光彩人生。
記者:王家文
看見立體照片重塑昔日製衣廠情景,蘇婆婆就滔滔不絕,「摩打車一人一架,裁衣裁好就擺晒喺我哋身邊車,反領剪線就上衫鈕」。戰後她在深水埗美城製衣廠當車衣女工,有時趕貨要朝7晚11工作,「後生點會辛苦,都唔知幾有魄力,因為有錢賺嘛」;老闆人好還會煮咖啡給員工,「車頭呷到車尾,好開心」。那年頭丈夫當差,工資僅200至300元,她月入有500元,「搵得多過老公」。
蘇婆婆今年84歲,還不時相約一班好姊妹飲茶敍舊,「梗係好感情啦,大家車嘢車咗幾十年,由細路哥車到結婚,結婚之後又車」。由童工做到中年,一份車衣工養大三個仔女,「個個都大學畢業」。這半世紀前的舊事,她最引以為傲。
提供哀傷輔導和生命教育的社企心繫心推出「彩虹心願」計劃,其中一個項目是為長者回顧人生中亮麗片段。義工陳偉麟說,很多長者以為自己一事無成,「其實湊大小朋友已經係好大貢獻」。就像86歲惠貞婆婆,仔女各有成就,其中一名兒子是外國大學教授,又在各地做義工,「一講自己仔女就覺得好自豪」,但遺憾近年弄傷腰部,未能到外國探望孫兒。
讓子女認識父母一生
惠貞婆婆出身於肇慶大富人家,家中經營糧油生意,小時候她常把米舖當成遊樂場,集萬千寵愛。可惜日軍侵華家道漸落,來港後吃過不少苦頭。「婆婆好輕鬆咁講出嚟,但感受到佢好難受。」義工陳杏怡說,童年的美好回憶是婆婆一生中最珍貴的片段,故找來一些舊照片,製成糧油舖的舊模樣,讓婆婆樂見開懷,也讓她的子女認識母親的一生。
心繫心創辦人李昕說,很多長者步入晚年就以為「等死」,「覺得自己冇乜用,行路又可能行唔到,終日無無聊聊咁,其實每個人嘅生命都有光彩地方,唔會白過一生」。「生命回顧」作品今天至下周一於沙田禾輋商場展出,詳情可瀏覽網址: http://www.heart2hear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