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古以來一直不斷思考快樂:「甚麼是快樂?」、「在哪裏找尋快樂?」其實快樂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而是選擇生活的態度,大家不妨從以下故事來思考這個命題。
李婆婆(化名)今年已近80歲,約20歲的時候因為鄉間生活困苦,每天也吃不飽穿不暖,毅然離開家鄉孤身來港打住家工。婆婆每天埋頭苦幹,工作數十年以來,只顧着賺一點工錢寄回鄉間,未有機會結婚。直至晚年,她每天在天橋底下輪候善心人派發的飯盒,並依靠執拾紙皮為生。故事到此,大家是否認定李婆婆是一位孤獨又生活潦倒的老人家?
不過,事實並非如此,李婆婆臉上總是充滿笑容,她說每天也感到快樂。婆婆語帶輕鬆說:「年輕時一個人係香港,生活雖然孤苦,當我諗起係鄉間家人嘅生活比我更苦,我就埋頭苦幹地工作。𠵱家我老了,我仍然想靠這對手執紙皮來賺取少少收入。唔講你唔知,輪候飯盒期間識咗一班朋友,𠵱家我同佢哋日日都會見面同聯絡。如果佢哋有人病咗,會幫佢拎埋飯盒,大家要互相守望嘛……哈哈哈。」
助長者建正面人生觀
李婆婆可以選擇抱怨為何要離鄉別井,埋怨自己要做一份工時長又收入低的工作,卻無法與家人團聚,她亦可以埋怨為甚麼要輪候飯盒等,她卻選擇了快樂的生命態度,體現了「樂知天命、知足常樂」的道理。「生命熱線」目前推行兩項預防長者自殺的服務計劃「生命共行--外展長者服務」及「抑鬱解讀--長者快樂生活行動計劃」,希望有情緒困擾或有自殺念頭的長者透過義工定期的探訪、實踐個人興趣計劃、參與互助關懷小組、外出活動等,舒緩他們負面情緒,逐步建立正面的人生態度,來面對生活的困難。
撰文:生命熱線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