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能一睹廬山真面目。
每次到京都,我都一定要拜會「聖護院八ツ橋」吃那生八橋和菓子,雖只是簡單以米粉、砂糖、紅豆為材料,然而只要咬上一口,生八橋那粉嫩軟糯、厚薄適中的米粉皮,口感、香味俱佳的紅豆蓉餡都輕而易舉的讓你着了魔,不能自已的吃了一塊又一塊。這陣子,「聖護院八ツ橋」派出兩位師傅到港,解說八橋餅的迷人之處。
八橋餅在京都隨處可見,分為未經烤製的生八橋,和經烤製、呈橋形的八橋,其中最受追捧的名店有三,分別是西尾、井筒,以及是次到港、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聖護院。關於八橋的由來,據聖護院的記載,是為了紀念對古箏演奏方式作出極大貢獻的音樂家八橋檢校而創作,外形依照看似一座橋的日本箏而製成,取名音樂家的姓氏讓八橋嚐起來更加有詩意。製作八橋餅的材料大同小異,各家風味見於當中細節,分別在聖護院工作40及30多年的傳初太郎及岸本孝康,謙說做八橋餅不需甚麼高超技術,就是把米粉加水拌勻、放入爐蒸或焗,加糖加配料揉成粉糰,壓成薄皮摺出生八橋,或是烤焗成脆口的八橋。只是每一個步驟,師傅都要逐個修行,練好一個步驟才能沾手下一個,沒有一步登天。「做和菓子,最重要的不是手勢,而是一顆心。」傳初太郎說。「客人拿起盒子的瞬間,開箱後看到和菓子外貌的美感呈現,執於手中感受它的手感,到最後放入口中品嚐,整個體驗的每一個環節,我們也都看重,也感到『欣喜』。」只因單純一句「欣喜」,就堅持做和菓子40年。
記者:陳劭敏
攝影:黃子偉
聖護院八ツ橋期間限定店
日期:即日至4月6日
地點:海港城港威商場大堂I (近G307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