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盈利達130億元的港鐵,將在6月按票價調整機制加價3.6%,是五年來第二高的加幅,每日480多萬乘客平均每程須多付約3角,港鐵每年收入將增加5億元。立法會議員批評,港鐵接二連三發生嚴重事故,車廂逼爆問題又未改善,服務質素不合格,卻可大幅加價,對乘客非常不公道。
記者:麥志榮
港鐵昨公佈,按照票價調整機制方程式,計算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幅及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按年升幅,再減去0.6%生產力因素後,得出今年票價調整幅度為3.6%。由於幅度低於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按年升幅6.16%,港鐵將可全數加價3.6%。港鐵會根據加幅計算新車費表,經獨立專家審核後,六月起正式加價。
今次是港鐵連續第五年加價,加幅是五年來第二高,去年港鐵加幅為2.7%。港鐵發言人指出,港鐵與政府去年已檢討票價調整機制,將生產力因素由0.1%加至0.6%,因此今年加幅已比舊機制下的加幅降低了0.5%。現時港鐵本地鐵路乘客每程平均車費為7.13元,加價3.6%後,平均車費將增至7.39元,即乘客平均每程須多付約3角。
西港島綫貴過巴士
將於今年底通車的西港島綫,亦會受加價影響。西港島綫票價會按港島綫票價水平而定,所以西區居民亦將要付較高車費。其中堅尼地城至中環,預計成人八達通票價將要5.1元,比西區巴士票價3.4至4.4元,貴一成半至五成。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港鐵票價調整機制考慮了多項宏觀經濟數據及市民負擔能力,今年按機制計出來的加幅低於通脹,亦低於工資增長。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范國威指出,港鐵去年延誤8分鐘以上的故障超過100宗,而車廂擠逼問題又未能解決,服務質素下降,卻可以加價,對乘客非常不公道,有需要再檢討票價調整機制。
工聯會議員鄧家彪認為,現時票價調整方程式,以運輸業的名義工資計算,並不合理。若改用扣減了通脹的實質工資加幅來計算,港鐵只可加1.45%。
大部份乘客對票價調整機制實施以來只加不減都感不滿。有乘客指出,港鐵近日發生多宗嚴重事故,顯示已出現系統性問題,不應再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