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前日出台「推進新型城鎮化」意見書,透露該省保定市將成為首都「行政事業功能疏解服務區」;當局昨專門開會,研究如何「做大保定城市規模,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工作;間接證實早前「保定將成為北京的副都」之傳。據悉,北京部份國家部委下屬機構、大專院校、央企總部等,將率先搬至保定。
北京人湧保定買樓
常住人口逾2,100萬的北京被譽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幾乎聚集所有中央級單位機構,以及國家級企事業單位總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令北京「人多、車多、官多」,資源消費巨大,城市不負重荷。曾有學者建議「遷都」或「減負」,遷都不可能,但減負獲高層考慮;「擴大首都範圍,將周邊河北屬地劃入首都」即方案之一。
北京《財經》雜誌日前披露,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近日達共識,確認保定作為首都的「政治副中心」。此消息甫出即引起轟動,與保定房地產相關的概念股,一度漲至停板;有北京人專門請假跑到保定買樓,也有外地人一次就買下十多個單位(保定樓價只是北京的1/3),期待不久後成為「首都人」。儘管有保定官員否認聽到有關消息,但不礙京城刮起「保定熱」。
官方新華社和央視昨幾乎同時公佈河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文件及會議,無疑向外界證實了有關傳說。有關規劃既是河北省的目標,也是「國家戰略」的一部份;根據該計劃,北京部份部委下屬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及部份央企總部等,將遷至保定,原北京戶口不變。河北當局則保證,按國際化標準抓好保定城市建設,增強吸引力。
世界上政治與經濟、文化權力重合情況不普遍;如美國首都華盛頓,但經濟中心在紐約;澳洲首都坎培拉,經濟看悉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經濟卻是多倫多等。有學者指,中國傳統崇尚權力,無論甚麼行業都希望離權力中心越近越好,是首都膨脹根源,要破此傳統並不容易。保定在北京西南140公里,人口1,000萬,為解放軍38集團軍駐地,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是荊軻、劉備、趙匡胤等歷史名人故里。
新華網/央視/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