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的發明除了讓商人有限責任從商,亦可以把自然人創立的事業永遠繼續下去,這是持續經營「going concern」的另一個定義,因為自然人會bye bye,公司則可永遠經營下去。屈臣氏醫生19世紀創辦的藥房如果沒有轉型為有限公司的話,這個超過150年的名牌可能早已不保。
近幾個月財經市場炒得熱烘烘的,是和黃計劃分拆屈臣氏上市,在哪幾個市場掛牌亦是揣測的課題之一。在港聞版的報道則是李嘉誠繼續撤資離開香港!
長和系上周五收市後公佈出售屈臣氏股權,是驚是喜見仁見智,當然有人歡喜亦有人不悅:
(一)屈臣氏暫不分拆上市,但和黃以港幣440億元的代價把24.95%股權賣給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控制及管理權不變。這個決定顯然是在密鑼緊鼓籌備上市,入直路階段殺出一個程咬金,淡馬錫一聲說:「李生,我有興趣,你不如賣小部份股權給我,減少些上市程序及定價等麻煩,而你繼續經營屈臣氏吧!」於是後來居上的淡馬錫便爆冷跑出。
以上是我的假設,但我相信失落一群是大熱倒灶的投行及一眾中介人士,因阿里巴巴公佈不在香港上市之後,屈臣氏分拆上市可說是今年的大刁。
(二)和黃出讓股權收款後,將每股派7元的特別股息給全體股東,長實收到和黃的特別股息後,亦會向全體股東每股派7元特別息。這個令長和系股東人人有份的公佈帶來不少掌聲,而我認為最喜悅的應是李嘉誠本人,因他吐氣揚眉地說:「這證明我沒有撤資,我並把有份量的外資引入香港,而長和系全體股東都會分享這個決定的成果。」
我想李生沒有說,記者也沒有問的是:你有沒有考慮把股權賣給中資呢?我提此假設性問題是,如買方是中資的話,坊間又會閒言閒語地說,強國錢又來了,和黃附屬公司被染紅了!我客觀的感覺是,李生的決定是周詳、快及非常到位的,同時亦有下半場。
屈臣氏這單刁亦令我回想起1980年代初,我還在羅兵咸當核數經理時,曾負責屈臣氏的年審三年,得到了很多寶貴經驗。李嘉誠在1979年從滙豐手中接管和黃後,把數間上市的和黃附屬公司私有化,包括和記地產、均益倉、和寶等,屈臣氏亦是其中一間,所以我曾參與屈臣氏私有化的申報會計師工作。
以上這種私有化及分拆上市是上市公司常用的財技,以求發揮集團資產的潛在價值。以大藍籌為例,30年前怡置系把上市的城市酒店私有化,並於十多年後再將酒店部門分拆為文華東方酒店,雖然上市地不是香港。太古集團早年亦把太古地產私有化,並在兩年前把太古地產再分拆上市。
管理制度具前瞻性
當年屈臣氏亦在火炭買地興建新倉庫及辦公室,我亦見證了屈臣氏從北角屈臣道老廠房遷往全新倉庫的過程。最難忘是見證了當時State of the Art的零售管理科技,當年IBM PC尚未面世,但屈臣氏的會計部已用第一代的蘋果電腦,每天早上統計前一天各百佳分店及藥房的營業額,報告需於早上10時前交給管理層審閱。
由此可見屈臣氏以至和黃的管理制度在30多年前已非常到位,極具前瞻性,很cool!當然,比起30年後今天的IT科技就不能比了。時至今天,和黃集團內的財經會計科尚有不少羅兵咸的師弟師妹在拼搏!據了解,他們的待遇及生活都很好,而且甚少轉工,多位的下一代亦已學成回港工作。
最後亦希望在此悼念樹仁大學校長鍾期榮博士的離世,鍾校長及丈夫胡鴻烈校監將他們畢生的所有奉獻給教育,胡鴻烈校監更是我浙江紹興籍的鄉賢及典範,晚輩在此向胡伯伯致哀,致敬及深切的慰問!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