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遇襲 第31天】
【本報訊】政府部門拒絕公開資訊,遭申訴專員黎年炮轟。國際調查報道記者組織代表指,遲遲不訂立資訊自由法,影響的不只傳媒,更包括商界,「因為商界與傳媒一樣,是主要的資訊用家,他們想知道社會實際發生甚麼事」。他指全球有93個國家訂立有關法例,香港要急起直追。
應訂資訊自由法
全球調查報道網絡(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執行理事長David Kaplan,昨在外國記者會分享該組織的工作,介紹各地出色的調查報道,包括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的作品。
David Kaplan在講座後表示,絕大部份機構不會主動公開資訊,故此訂立資訊自由法,確認公民相關的權利十分重要。
David Kaplan指,在健康的民主社會中,鮮有阻礙資訊公開的理由,公民有需要知道公共機構的預算、資源如何分配等,若沒有資訊自由法,不單影響新聞自由,亦影響商界,「因為商界與傳媒一樣,是主要的資訊用家,他們想知道社會實際發生甚麼事」。
被問到《明報》去年中跟ICIJ合作調查12萬家離岸公司的秘密檔案,揭露內地政商界在海外開設離岸公司,其後時任總編輯的劉進圖被襲,David Kaplan表示沒有事件的第一手資料,指全球各地均有針對傳媒的襲擊行動,希望本港當局加強保護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