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拒溝通 工會:氣燄大得驚人

HIT拒溝通 工會:氣燄大得驚人

【本報訊】拼過40日硬仗,碼頭業職工會形容只獲「半杯水」勝利。這一年來,工會嘗試不同途徑跟HIT討回另外半杯水,為工人爭取合理加薪和工時,對方拒絕聆聽,就連勞工處舉行的職安健講座,也不肯同場討論,「唔係同佢分身家,係講安全問題,佢哋都say no(拒絕),氣燄大得驚人」。工會總幹事何偉航向資方釋出善意:「工會溝通橋樑大開。」
會員人數由罷工前200多人增至約700人,何偉航說工會規模仍細,難明HIT仍像驚弓之鳥,「就好似國王的新衣,高高在上,別人嘅聲音永遠聽唔到」。他認同HIT作出了改善措施,但只屬表面,工人依然弱勢。

難忘學生苦行聲援

罷工多日他坦言是意料之外,更沒想到影響深而遠。去年太古汽水廠工潮、高鐵工人罷工,或多或少都受這場抗爭所啟發。「令工人明白到集體力量嘅重要性」。罷工初期,一班學生由中環長江中心出發,苦行12小時到葵涌貨櫃碼頭聲援工人,當晚工人炮製「工人雞煲」慰勞學生,他最記得這一幕。
學生聲援壯大了這場工運。現職社工的陳柏亨去年是城大三年級生。工潮期間,他跟工人在碼頭遊行,聆聽他們的故事,與其他義工合力編寫《大眾碼經》,讓外界了解工人辛酸,「最記得有工人擔心生計,又要畀家用,但都支持罷工,希望第時畀仔女知道,爸爸曾經為公義企出嚟」。他坦言,雖然工潮成果不似預期,但過程中讓公眾知道罷工原是可行,更關注工人權益,「工人運動係可以影響到咁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