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香港特攝王 為怪獸注入生命

科技:香港特攝王 為怪獸注入生命

還記得誰是吳兆麟和梁仲文嗎?如果說《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呢?或者《關公大戰外星人》呢?兩位修讀電影及電視文憑課程出身的80後導演,創立製作團隊G.V.A. Creative,有眾多戲種不涉獵,偏要選像《哥斯拉》一類的混合實景和電腦後製的特攝片,刻意「攞苦嚟辛」!之不過問起二人何以醉心於此時,只聽到簡潔有力的答覆:「我們想做自己喜歡、過癮的作品!」
記者:蘇家華
攝影:伍慶泉


吳兆麟(左)27歲,G.V.A. Creative主腦,曾執導《香港將於33年後毀滅》及《廣鷹漁業》。
梁仲文(右)28歲,G.V.A. Creative主腦,曾執導《關公大戰外星人》及《K.K.K.》。

記:記者  梁:梁仲文  吳:吳兆麟

記:
市面上有這麼多類型的製作,為甚麼偏偏想做特攝?
梁:
沒錯是很花時間,但我們就是想做自己喜歡、過癮的作品,首齣作品是三年前的《關公》,並憑此首次踏足巴黎及札幌等地的電影節。我和吳兆麟自小到大喜歡看特攝片和動漫,眼見香港沒有製作單位打正旗號做「特攝片」,覺得與其做我們未必擅長的製作,倒不如由熟悉的範疇着手。我們相信你越喜歡那件事,才會做得更好。
記:
相信你們看過不少特攝片,你們眼中的經典作品是甚麼?
梁:
香港小孩的童年,接觸最多都是日本特攝片,這也是最衝擊我們。在我眼中,《超異象之謎》、《幪面超人》都是經典作,想不到三年前參加影展期間,可以認識雨宮慶太這位《幪面超人》特攝大師,還與他交流港日特攝文化。
吳:
我眼中的經典是曹達華年代的《如來神掌》,可是大家只視之為神怪片而非特攝片。當中或許部份情節稍帶偏鋒,但這反而令我更想忠於自己故事,以影像帶出我們想說的訊息。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雖不是特攝片,但當中的美術、劇情令我感受甚深,擴闊我的創作領域。
記:
難怪你們的故事有這麼多話要說,政治生活甚麼也有。
吳:
我比較擅長文本和劇情推進,有別梁仲文可以同時組織劇本和畫面表達,所以我們的創作中,他會多擔當導演一職,而我則編劇為主。
梁:
有時有某個情節想不通,就會找吳兆麟度橋。由於我和他的思想最同步,所以當有橋段就會找他夾橋,看看有沒有火花。
記:那個西九模型不是在《33》出現過?我還以為是電腦特技。
梁:
特攝片好玩的地方,是容許製作人把道具注入生命,配合後期製作將之變得栩栩如生。例如這個西九模型,或者我的近作《K.K.K.》所用的鯨魚,造價雖花近五位數字,不過我們確信,與其多些錢請燈光師打好燈光,倒不如製作好道具,令整齣特攝片更具質感。現在的觀眾未必懂得看構圖或打燈,但如果影片中的特攝怪獸造工太差,他們會鬧的!

特攝製作

1. 拍攝大鯨魚道具後,將拍攝背景退走,然後key至故事設定的背景中。

2. 用電腦軟件中將合適的光影效果(這裏是噴火)以層叠方式置於大鯨魚上,因應拍攝角度設定噴火角度及強度便可。

西九模型
造價數千元,下方有特製機關,可控制模型開合及射出飛彈。

創作區域
團隊製作概念多發生於圖中所見的創作區,雖然空間不大,但兩位被訪者和其餘8位成員同為創作努力,氣氛融洽。

找演員最困難

吳:
特攝奧妙之處,是能夠以假亂真,懂得後期製作,把沙灘變沙漠絕無難度,當然好的道具也會加分,我同意梁仲文所講,觀眾會鬧怪獸做得差這一點。不過我認為,特攝製作最難不是找場地拍攝,反正我們多數「打游擊」,邊拍邊走景,演員方面才是難題。由於當中多由朋友仗義幫忙,若故事本身不夠吸引,的確很難引誘他們演出。
記:
那麼你們的特攝片之所以帶起話題,是在於「行銷原創」?
梁:
我們團隊製作規模小,拍攝器材也十分輕量,所以是否成功,我們沒資格講,應交由觀眾判斷。我們銳意做比別人不同的製作,可能籌備時間較長,但尊重原創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態度。畢竟香港沒有「特攝片」的標準,要如何擺脫日系或其他地方的風格和設計,的確值得深究,可是底線是不能抄襲。
吳:
我們勝在忠於自己,不會為討好觀眾而就範,亦勇於涉及不同題材,例如政治、人性等較深層概念。就像我五年前在學期間創作的《廣鷹漁業》,當時校方認為題材涉及政治不傾向拍攝,但我們最後也將之完成,並在去年參加鮮浪潮短片競賽。始終用過心血的創作,總不會由得它靜待死亡的。

八萬器材隨身
拍攝器材以輕便為主,Blackmagic Cinema Camera配2.5K高解像度,配三款質素較佳的舊菲林鏡頭,一機三鏡約值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