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特色? - 左丁山

亞洲特色? - 左丁山

台灣大學生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打出的旗號是反對「多數的暴力」,不符合民主程序,不按協議條款逐條審訂,令民眾失去知情權,發言權等等,總的來說,大學生反對黑箱作業、程序不公義、國民黨罔顧民意。
以上各點,都關乎技術問題、程序問題,國民黨中央黨部,行政院和立法院黨團如早有默契,組織嚴密的話,以其手握立法院的大多數優勢,雖備受民進黨阻撓,應該還是可以把服務協議順利通過的。但是馬英九處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黨中央組織沒有權威性,立法院則由院長王金平掌握,此人去年與馬英九因「關說」結下仇恨,今面和心不和,而且狡猾老到,背後扯馬英九的後腿,對服貿協議不加「幾錢肉緊」,有意無意之間讓民進黨扯皮、耍手段,打破壞戰,於是埋下久戰不下,學生伺機發難的伏筆。一位國民黨籍的退休教師,曾在香港與台灣參與多年國民黨活動的長者便曾對左丁山指出:「王金平此人藍皮綠心,與李登輝同類,馬英九無本事扳倒他,去年未有充足準備,便推王金平上『關說門』,竟然弄巧反拙,王金平必定暗裏報復。」
服貿協議受台灣大學生反對,如從程序技術層面看,是國民黨議會政治操作的嚴重失誤,發生佔領立法院、行政院的事情,與泰國的佔領市中心,癱瘓曼谷的泰國民主黨行動比較,異曲同工,充份顯示了亞洲地區的民主法制學習西方,只是學到表面(一人一票直選的制度,泰國行英國西敏寺模式,台灣行美國選舉模式),還沒有學習到西方的民主制度的運作精神,即兩黨政治除了替換政權之外,還有兩黨談判妥協,有讓步,有取回的務實。歐美澳紐的西方民主選舉議會,由政治談判以及司法獨立制度,共同組成,但泰國與台灣同是反對派在議會輸了便上街訴諸羣眾,總不肯互相談判妥協了事,或者這便是亞洲人的特色,總是輸打贏要,希望以群眾示威的手段搞「政變」,而不願服從民主大原則,今次輸了,下次選舉便讓選票趕當權派下台,難怪日本老早便要脫亞入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