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集團旗下碼頭爆發工潮,長和系主席李嘉誠一直欲言又止,疑遭長子李澤鉅「封口」。去年9月他開腔回應工潮,指HIT碼頭遲遲沒有引入自動化操作,是為了保住工人飯碗,這樣良心才會好過。但HIT接受本報查詢時卻自爆,不推行自動化,是由於葵涌貨櫃碼頭環境擠迫。有學者指出,自動化系統成本貴,處理貨運量也不及人手操作,短期內實施有困難。
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學系助理教授葉子良指出,現時碼頭普遍使用輪軚式吊機,改行自動化要轉用軌道式,因操作準確度較高,但要重鋪軌道,必須另覓大地方暫作臨時碼頭,才能在原有碼頭進行改裝,「重新做過地基,技術上係做到,但成本好貴」;且處理速度不及人手操作,如現時吊機每小時處理30個貨櫃,自動化後只能處理約20個,效率最多及人手操作八成。
韓國改回半人手操作
葉舉例指,韓國有碼頭原先行自動化系統,因處理量不足,最終改回半人手操作。他指荷蘭因人工貴、難請人,又有工會監察,故實施自動化較化算;相對香港工人薪酬較低,「唔值得咁做」。但他認為,經過去年的工潮,加上工人漸退休或轉行,較難吸引新人入行,相信HIT會加快考慮改行自動化。
HIT前年陸續把碼頭內八部路軌式龍門架吊機改為辦公室遙控操作,2016年會擴展至53部。HIT稱旨在加強操作安全和穩定性,非為減省人手。發言人稱,由於葵涌貨櫃碼頭的環境相對擠迫,不適合進行全自動化操作,故沒有此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