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肝臟移植手術能挽救病人生命,但有部份病人移植後,肝癌或乙型肝炎仍會復發。香港大學肝移植團隊全球首次發現,小體積活肝移植,導致肝臟受損及肝癌復發的分子機理,正研究新藥抑制肝癌復發,預計三至五年內可應用於人體。
港大肝臟移植團隊獲「國家教育部2013年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表揚該團隊過去10年科研成果,包括減少小體積活肝移植患者的肝癌復發風險。
移植較細活肝增風險
港大外科學系系主任盧寵茂表示,本港屍肝捐贈不足,大部份肝病病人是男性;若要接受活肝移植,很多時肝臟較細,增加患者原來的肝癌復發率風險達20%。
整體換肝病人五年存活率達87%,但部份肝癌病人換肝後五年存活率,只有約75%。
該團隊建立全港首個老鼠肝移植實驗,為老鼠做換肝手術,發現當老鼠移植了較細的肝臟,接駁血管後因血流量過高,引致肝臟血管表層受破壞,可令肝衰竭,引致手術失敗;及可令肝臟發炎,增加腫瘤復發風險。
港大外科學系教授萬鈞表示,團隊發現血流量過高引致肝臟發炎及腫瘤復發,與一些化學因子有關。現正研究新藥令血管放鬆,減少肝臟損傷;及研製新的抗體抑制化學因子,減低肝臟發炎風險。老鼠實驗顯示新藥能減少肝腫瘤復發機會率達60%,希望三至五年內新藥可應用於人體。
研新疫苗減乙肝復發
盧寵茂指出,有80%換肝病人是乙型肝炎帶菌者,乙肝病人換肝後,需服用免疫球蛋白減低乙肝復發風險,藥費每月10萬元。
該團隊研究發現,若捐贈者曾注射乙肝疫苗,其肝臟對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可轉移到接受移植的病人身上,病人只需服用抗乙肝病毒藥如拉米夫定,每月約花1,000至2,000元,可減低乙肝復發風險。
該團隊也正研究新疫苗,當病人換肝後免疫力下降時接種,有50%機會提升免疫力,減低乙肝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