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迷 - 李純恩

色.迷 - 李純恩

陶傑請我們去看他導演的電影《愛.尋.迷》的時候說,這部電影有許多隱喻。於是看電影的時候,觀眾都想通過畫面看得深一點,找找隱喻在哪裏。這也是陶傑聰明的地方,故意不說穿,故意留白,看不看得到隱喻?或者你以為看到的隱喻又根本不是他說的意思?這就有點像馬航客機失蹤,人們自找了許多「答案」,但到頭來,答案卻是一個謎。
當年陶傑看完《色.戒》之後,曾對戲中幾場性愛戲作過層次分析,從中探討女主角通過性愛而產生的心理變化。如今在他自己導演的電影裏,三段男女情慾關係,幾場性愛戲,在肉帛相見的鋪陳中,也展現了人性的不同層次,有的是原始的性衝動,有的是有預謀的機關,有的是心靈救贖,性愛之後,也就順着導演的心思繁衍情節,將他想表達的東西鋪排開來,如果你覺得有隱喻,那麼可以由劇中人的情感變化想到香港這些年的變遷,由劇中人的遭遇聯想到香港生態前景,正直的人短命,世界仔也未必有好下場,煙花年年璀璨,但人們仰視夜空的神色越來越茫然。影片最後用了一個小女孩臉部特寫作定格,小女孩天真爛漫,睜着美麗的大眼睛,眸子裏倒映着煙花綻放的紅光,如此純真的一張孩子臉,看了不但不覺得歡愉,反有一絲心酸,比起甚麼「this city is dying」之類的呼叫,更令人悲從中來。
陶傑想說的東西很多,但用了人慾橫流的包裝,表面看起來賣點是女主角們顫抖的魔鬼身材,但真正的「魔鬼」,都掩藏在氣喘吁吁背後的細節中。所以,《愛.尋.迷》這個戲名,不但是戲中人的處境,也是一場屬於觀眾的遊戲。當然是香港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