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春暖花開、出門郊遊的好時節,但北京市民自昨日開始又被困重度污染。而中國環保部昨日公佈的74個主要城市去年空氣質量報告顯示,其中71個城市未達標,未受嚴重污染之害的只有舟山、海口這兩個海島城市及遠在天邊的拉薩。
令人不安的是,一邊是空氣、水污染越來越嚴重,另一邊是靠空氣、水資源發財的貪官越揭越多。當安徽省檢察院為扳倒環保窩案而邀功請賞時,人們要問:一個省環保系統的官員有133人落網,包括8名區縣環保局的一把手,環保評估證成了貪腐通行證,還有環保可言嗎?
更諷刺的是,江西副省長姚木根(圖)在被中紀委宣佈扣查的當日,還在官方《江西日報》發表長文大談「水生態文明建設」。北京消息稱,姚木根案正是涉及水利工程。而十二五規劃中,全國水利投資達1.8萬億元,有多少官員盯着這塊肥肉?有多少資金能逃出虎口?
治污經費變私房錢
在霧霾引爆民怨之際,內地各省市今年防治污染的預算都大幅增加,北京市增加12.5億元,甘肅省預算翻倍至3億元,深圳市也安排3億元,李克強更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說:「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但是,當官員熱衷於把治污經費變成私房錢時,李克強要靠誰向污染宣戰?輿論雖痛陳環保腐敗比霧霾更可怕、向污染宣戰就要先向環保腐敗宣戰,但環保腐敗窩案的形成是制度問題,誰來向這個制度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