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銅鑼灣唐樓 錢買不到的氣質

Big Spender:銅鑼灣唐樓 錢買不到的氣質

繁華街道裏一棟不起眼的唐樓,千多呎單位、樓底夠高、面向山景、裝修半年,到完工後入住也有一年多了,還是不時有管理員或鄰居問屋主林群(Parida)是否在搞咖啡室或私房菜。這也難怪,難得這個家不是一味以昂貴的名牌家具堆砌出來,宜家買的吊燈、學校採用的廉價吊扇、一條水喉鐵通配幾個燈膽就成了盞與別不同的吊燈。這種氣質,就與這種唐樓一樣平實祥和,更似一個家。

記者:容慧心

攝影:陳國良

兼職形象顧問的Parida對室內設計有濃厚興趣,沒有讀過甚麼室內設計課程,卻把時裝觸覺引用到自己居室當中,「衣着大原則是全身不要超過三個主色,其他就利用小飾物帶起不同的風格,我的家居規劃理念也是一樣,用了黑白灰三種顏色,再配以不同裝飾品,令整個環境也變得和諧起來。」看她的客廳,就連課室用的電風扇也特別地噴成黑色,你以為黑白灰三色很單調?但添了彩色的書和黃色的地毯後,整個客廳便變得溫暖和諧。
她家的地板,用的是建築材料石屎板,Parida強調這個實驗性很強,因為她和裝修師傅也不知道直接用建材當地板鋪於室內會有甚麼效果,結果是天氣潮濕時會有點點水斑,但住了快兩年都沒太大問題;橫樑是唐樓的一大特色,老派設計會做個假天花蓋過橫樑,Parida卻讓石屎毫不修飾地展露人前。「很多朋友來到,都以為我家還未裝修好,其實都做好了!我就是要這種going on的感覺,看着它就有動力為家居再注入新元素。」

黑色是全屋highlight所在,像小時候學畫畫,老師總叫我們「綑邊」,讓圖案有明顯線條,Parida把黑色用在窗框、吊燈和書架的鐵枝上,正正就是用了「綑邊」技巧,讓整個空間的構圖變得更實在。

銅鑼灣除大型商場還有零零星星一些唐樓,外牆沒翻新,內裏卻是既實用又可自由間隔的寬敞空間。

一屋$12店貨色

除了好看,Parida也着重實用性,就像灰色幼幼的一條地腳線,仔細看看,原來是多用於門窗的鋁片!Parida不喜歡地腳線,但法籍丈夫堅持要有,為防使用吸塵機或移動家具時會損壞牆角,所以她便選了最不起眼又耐碰耐撞的鋁片包圍牆邊,意外地又成為了家中另一個特色。
這種格調,是用金錢堆砌不來的。廚房工作枱上的一排玻璃樽是$12店貨色,「平日愛看有關室內設計的書,參考了別人的做法,便試用在自己的家中,所以買平貨就符合我愛轉款的性格。昂貴的梳化和餐桌椅都是我丈夫購買的,用來防止我隨便買過新的!」除那套價值接近十萬、出自Michael Ducaroy手筆的Togo梳化和Eames的Rocking Chair外,客廳和飯廳掛着的風扇和吊燈,其實都是最普通的學校白色吊扇和吊燈,Parida自己噴上啞面的黑色後,就成了和窗框相配的highlight item,令全屋感覺截然不同。
至於電視架和窗旁的一道石壆,則既是枱凳也可以用來收納,「我喜歡開放式的儲物架,所以木書架下面用了沒有門的石壆擺放雜物。窗邊呢?有想過放梳化,但軟綿綿的梳化只能坐三個人,現在我的石屎枱下面可放雜誌酒瓶,上面加軟墊最多可坐六人,靈活性高很多。」白牆上還有很顯眼的連接着電掣的鐵通,原來都是用來收藏電線的,「鐵通不貴,朋友看見想做一樣的,我幫他用更便宜的膠管,噴上金屬漆也有同樣的效果。外露的電線其實更容易維修,小朋友開party時也可以四圍掛上吊飾。」

廚房裏的食材用玻璃樽放好,看起來感覺整齊一致,Parida說買$12店的貨色已經很好,不用專挑貴價貨。

石屎長枱的枱底可儲物,上面可加坐墊變成六人長凳,比大大件的豪華梳化更實用多變。

樹枝纏冷作飾物

Parida說自己的家是現時流行的loft style,配襯以處處能找到的大大小小藝術品,原來她的奶奶Torvi正是法國小鎮Orgeval的藝術家,Parida喜歡她做的陶瓷和油畫,主要以家庭和動物作主題,感覺溫馨細膩。「奶奶畫的畫加了紗布和膠紙等不同物料,我也試做了幾幅,掛在家中效果也不錯呀。」一邊的大花瓶裏,還擱着幾支纏繞了毛冷的樹枝,都是Parida的作品,「行山時隨意拾回來的,回家用沙紙磨平表面後再消毒,繫上不同的彩冷,我覺得很好看。」
又有一回,她看見名牌家品店出售的衣架售價過千元,心有不甘親自到賣水掣和水管的地方找原材料,發現每件零件只售幾十元,於是買來材料叫裝修師傅製作了一個掛鈎,給兒子掛運動衣物。「裝修時拆卸舊衣櫃,剩下很多木條,留下長度闊度合適的一條,配些掛鈎,釘在門後又成了好看的雨傘架子了。」可愛的家不是一天建成,一塊木一條樹枝也可以帶給人靈感,花過心思的家,就是有種不一樣的氣質。

開放式廚房有張長長的不銹鋼工作枱,天花板裝嵌一條水喉鐵通,電線直接地纏繞鐵通懸掛着幾盞吊燈,感覺像新式咖啡室或酒吧。

不忿名牌家品店出售過千元的衣架,Parida找來裝修師傅製作這中看又中用的掛鈎,方便兒子掛袋掛運動衫。

自製家品擺設

Parida對家居佈置一絲不苟,愛創作裝飾擺設,不論雜誌圖書或信手拈來的樹枝毛冷,都可以是她的靈感來源和創作原材料。

在大型家具店買來純白吊燈,親自噴上黑色,令原來單調的吊燈頓添型格感覺。

Parida行山時隨意拾了形態好看的樹枝,回家用沙紙磨平表面,繫上不同顏色的彩冷,就成了好看的家居裝飾品。

找來找去也找不到一個合尺寸的球架讓兒子放各種球類,於是買了個簡單的晾衫架,纏上彩冷,即時變成合心水網架。

裝修時拆卸舊衣櫃剩下很多木條,Parida發覺長度闊度合適,於是留下來,配些掛鈎,釘在門後成了雨傘架子。

一對仔女也有藝術天份,他們畫得好的作品,Parida都會裱好擱在書架或窗邊。

Parida的奶奶Torvi是藝術家,Parida喜歡她做的陶瓷和油畫,放在家中不同角落當作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