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出身的張桂康原從事製衣,回歸前工廠倒閉,男人三十忽然失業,前路茫茫之際,友人介紹他到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當球僮,執波仔公餘苦學高球,漁民變身教練,2007年出任香港特殊奧運隊高爾夫球隊教練,教授自閉和輕度弱智學生高球樂。有金庸迷學員封他為「江南七怪」;但這位教練「怪」得來,卻極受學員歡迎。
兼任家長和訓導老師
自稱「謙大俠」的丘梓謙是馬會資助的特殊奧運隊高爾夫球隊隊員,就是他為張桂康封了「江南七怪」外號,原因是康Sir「好惡」,同時一如《射鵰英雄傳》郭靖七位脾氣古怪的啟蒙師傅,深受徒弟愛戴。說康Sir一人分身七角亦不為過。除了教高球,他同時變身家長,課堂前後對學生說:「使唔使去廁所呀﹖」他也是隊員的心理輔導員兼訓導老師。
康Sir指,「(普通學員)畀1,000蚊學費可能想攞1,500蚊嘅嘢(技術)走」,學不好或發脾氣,試過有學生當場掟球桿令他難堪,「佢哋(特殊奧運隊隊員)就唔會咁。好專注,令你好開心,好有滿足感」。簡單如打球基本禮儀及技巧等,他說過一次,隊員便謹記。
特殊奧運隊隊員在他帶領下於國際賽屢獲殊榮。但對學生及其家人而言,獎項只是其次。蕭冲學高球8年,蕭太欣慰阿冲入隊後的轉變,「佢原本唔係好識講嘢,𠵱家會講多咗……父子會一齊打波」。
高球被視為上等人玩意,家住公屋的文梓良卻在隊中出席率最高,原來良仔獲馬會資助後矢志自立,每周一自行由沙田坐車轉船到滘西洲這個全港唯一公眾高球場練習;張說出國比賽,良仔是唯一懂自己洗衫及晾衫的隊員。「怪」教練另一古怪之處,是賽前不會耳提面命隊員打波竅門,反而愛講笑話令隊員輕鬆,「日後(成就)大家估唔到,𠵱家開心最緊要」。
記者 陳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