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後,立即引發聯想,香港會否因政府強力動員通過有篩選嘅提名直選方案,觸發本地青年學生有樣學樣,攻佔立法會大樓。
其實香港同台灣政治環境有別,要實現佔領目標,殊不容易。香港最接近一次係八十後反高鐵運動,當時年輕人已經提出反融合,要求「慢慢發」,在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有關撥款時,外邊聚集過萬人包圍,當時如果決定出擊,就應該可以實現佔據行動。舊立法會有兩邊門口,而且與示威區距離十分近,一旦進入大樓,再走上一層便到達議事大堂,話咁易就可以衝入裏邊。但係新大樓就比較難搞,因為即使入內,可以立即鎖𨋢,必須要有議員裏應外合,提早偷運一批示威者入議員辦公室收埋。
台灣同香港另一大分別就係執法尺度,台灣警察對付衝入行政院學生被指過度使用武力,但當地人可能未見識過香港武警手段,包括近距離之下使用胡椒噴霧,瞄準示威者雙眼,百發百中。當然仲有屈示威者搶槍、用女警打頭陣等賤招。
但示威者可能有嘅優勢係在曾偉雄治下,警察集體形象不斷下跌,已非昔日曾蔭培、李明逵年代受市民支持之紀律部隊,加上曾偉雄回應劉進圖遇襲事件,得罪晒大部份媒體高層,一旦爆發示威群眾與警察激烈衝突,料公眾將會同情採取激進行動之抗爭者。
所謂激進與否係冇一個客觀量度標準,一切視乎行動是否符合「群眾路線」,即係當時民情是不是同樣感到憤怒。如果政改揭盅,北京提出一個安全系數百分百,絕不容許泛民有1%機會爆冷當選的話,咁就即係叫香港人反枱。
假普選通過 港人隨時爆發
等咗三十年,原來係一場普選大騙局,最激憤唔止係九十後,而係1984年前後曾經信有民主回歸嘅中年人。北京當然唔想普選議題再拖,佢上策係通過一個保守方案並以此作為終極普選模式,因此好大機會係政府會table 2017年假普選法案表決,從中撬走泛民陣營中五票。按此形勢發展下去,香港出現激進佔領行動機會極高。
觀乎內地政局,整黨反貪雖然雷厲風行,但方向是朝向集權,行普京式的強人政治,政治硬、經濟軟,香港難以獨自走民主改革之路,睇怕政改將會導致尖銳激烈之群眾衝突。
以目前形勢觀之,衝突實在好難避免,可惜一眾泛民仍然沉迷相信政改會有deal,苦思如何去上海同京官交流,又能向港人有所交代。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