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世界盃首次由亞洲國家主辦,主辦國之一的南韓更歷史性躋身4強,對於亞洲人而言的確十分鼓舞:當時只有16歲的我更因此幻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出戰世界盃。
亞洲人的身形及速度,無疑不及歐美國家的球員,所以南韓當年能擊敗意大利及西班牙後勇奪殿軍,真的很困難,就算自己不是南韓人,那時也會緊張地為他們打氣,並開始留意亞洲足球。同年,我剛在流浪展開甲組生涯,故憧憬過有出戰世界盃的一日。
到2006年世界盃,我開始留意日本隊的中村俊輔,覺得他的罰球好厲害,加上我和他都是左腳仔,所以刻意模仿其射姿,而被球迷冠以「中村嘉緯」的稱號。近年亦有朋友說我的踢法像西班牙的大衛施華,雖不是刻意模仿,但我翻看曼城的比賽,也覺得自己有些動作和他相似。
然而,儘管自傑志引入巴塞踢法後,我也十分鍾情西班牙,但畢竟陣中如沙維等主將年紀漸長;反觀巴西在去年洲際國家盃奪冠的表現頗具說服力,今屆最具冠軍相。黑馬方面,睇好有多名英超兵掛帥的比利時可以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