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險條文不清易惹爭拗。保險索償投訴局去年接獲535宗投訴,按年增12%,主要涉保單條款的字眼詮釋爭議。醫療住院保險投訴最多,佔處理個案總數47%,其次是旅遊與人壽及危疾保險。有意外保險索賠個案涉及「註冊醫生」定義爭拗,投訴人因跌傷腰背接受中醫治療,惟保險公司認為註冊醫生不包括註冊中醫,投保人最終無法獲7,000元賠償。
記者:鄭啟源
負責審理投訴個案的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指出,去年該會共處理629宗投訴,包括前年未審結的個案,當中440宗獲受理,343宗已審結。已結案的投訴中,一半表面證據不成立,71宗保險公司願意和解,51宗交由委員會審理。不過,獲委員會裁定投訴人勝訴個案只有八宗。
已結案的投訴中,投訴內容主要涉及保單條款詮釋(佔33.5%)和不保事項(佔26%)兩類。若以保單類型分析,多達47%投訴涉醫療住院保險,旅保佔21.5%,人壽及危疾保則佔14%。涉及住院、醫療的保險投訴去年有161宗,較前年的132宗升21.9%。涉旅遊保險的投訴去年有73宗,較前增17%。
索賠最高逾54萬元
委員會特別引述多宗涉及治療索賠字眼爭拗的個案。有投訴人因心肌梗塞向保險公司申索危疾賠償,惟保險公司以投訴人的心肌酵素水平未能滿足保單條款中要「大幅上升」的定義,拒絕賠償。投訴委員會認為,「大幅上升」一詞不清晰,主診醫生也確定投訴人患心肌梗塞,判投訴人勝訴獲賠54.6萬元。該個案是委員會去年處理的最高索償額個案。除病症外,連醫生的定義也要「拗餐飽」。有投訴人在家中跌傷腰背到註冊中醫求醫,診斷為腰椎痛及關節移位,並獲發12天病假。投訴人索賠意外保險時,保險公司稱保單裏,「註冊醫生」定義不包括中醫,因此拒賠。
西醫認受程度較高
委員會認為,保單雖未註明「註冊醫生」是中醫或西醫,但「醫生」是按醫生註冊條例註冊,中醫則按中醫註冊條例註冊,大部份保單也會將醫生定義為提供醫療或外科服務的註冊西醫,不相信有人會混淆,裁定保險公司勝訴。
香港保險業聯會一般保險總會委員黃國添指,政府推行中醫註冊制度後,醫療保險已與時並進,接受受保人的中醫治療索賠。但意外保險涉外科判傷問題,西醫的認受程度較高,故處理意外保險賠償時,只接受西醫治療的申索。投訴委員會主席徐福燊指,因不同保單有不同寫法,收取保費也不相同,市民購買保單必須細讀條款,「好似危疾保,唔好以為幾危都保,咁諗係絕對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