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
大馬認定馬航客機在南印度洋墜毀,是拜英國「國際海事衞星組織」(Inmarsat)前所未有地應用物理學的「多普勒效應」(Doppler Effect)分析飛機訊號所賜。
馬航客機通訊系統雖然被關掉,但是仍然每小時向Inmarsat同步通訊衞星發出簡單的聲脈衝訊號。Inmarsat就是發現訊號持續至客機失蹤當日早上8時11分,知道客機在凌晨失蹤之後,仍然飛行數小時。
這個聯絡訊號是衞星先向客機發出,客機收到後再回傳訊號,目的只是讓雙方知道對方「都在」,不含位置高度、時間和全球定位數據。
不過Inmarsat單從傳訊號所需時間,計算出距離,就推算到客機最後位置,是在兩道弧形走廊之上,更進一步從每小時訊號顯示的可能位置弧線,計算出南北兩條可能飛行路徑。
究竟客機是向南還是向北飛呢?Inmarsat工程師應用多普勒效應理論。奧地利19世紀科學家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提出,無論是聲波還是電磁波,當波源與觀察者互相接近,波會被壓縮;波長變長、頻率變低。像救護車迎面駛來時,警號聲調會變高,遠離時變低沉那樣。
兩周完成推算快得驚人
在馬航客機的情況,當客機飛離衞星時,衞星收到的訊號頻率會偏低,飛向衞星時會偏高,不同的飛行路線,頻率變化模式也不同。
Inmarsat製作數據模型,假設客機以350節巡航速度飛行,結果發現跟向南飛行路徑脗合。Inmarsat周日將數據交給英國空中意外調查部覆核,周一交給大馬當局發佈。
專家指出這種推算客機行蹤方法前所未有,一般研究機構可能要幾個月至一年才有此結論,Inmarsat能壓縮到在兩周內完成,可說快得驚人。
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