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協暨奧委會現有75個體育總會為會員,其中58個每年都獲康文署撥款資助,金額由數十萬元至千多萬元不等,共涉逾2億元公帑。有體育界中人指,不少體育總會都未完成公司註冊,加上選拔代表隊成員過程不公的醜聞時有發生,令人質疑各總會是否善用公帑。
不少總會未完成公司註冊
康文署每年都通過體育資助計劃,為體育總會和體育團體提供資助,主要用於支付總會職員、辦事處及活動開支,包括培訓香港代表隊等。翻查康文署紀錄,58個受資助的體育總會中,去年度獲資助額最多是足球總會,達1,730多萬元,羽毛球總會、壁球總會及籃球總會都有逾千萬元資助。
但不少體育總會仍未完成公司註冊,以社團註冊營運,部份則以擔保有限公司形式存在。如劍擊總會以擔保有限公司形式存在、單車聯會仍是社團註冊,擬於下月才展開公司註冊程序。
體育苦主大聯盟召集人黃柱光指,雖然康文署會要求受資助總會每年提交財政報告,但曾聽聞不少總會的賬目不是混亂便是過於簡單,有部份總會甚至拖延遞交財務報告,政府也沒採取任何行動。黃指,政府一直疏於監管各總會財政狀況,公帑是否運用得宜助運動員發展實難以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