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嚴重疾病「一鋪清袋」是不少中產的夢魘。一名不幸患上骨髓瘤的中產教師,換骨髓數年後舊病復發,需要注射昂貴的標靶藥物,卻因未能通過資產審查而須自付藥費。醫護人員體恤其情況,於是安排其他同樣使用該藥物的病人與她同日就診,讓她注射其他病人的「藥餘」。有醫生承認曾有此情況,希望當局可以較寬鬆處理資產審查。
香港骨髓移植復康會主席梁嘉兒昨天出席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及衞生事務委員會,長期護理政策聯合小組委員會會議時講述以上個案,指中產家庭承受巨大醫療開支壓力,要求當局以個人為單位計算入息,並為必須使用昂貴藥物的家庭提供稅務優惠。
標靶藥花費約10萬
據了解,上述個案主角在30多歲時患骨髓瘤,其後接受骨髓移植,惟三年多後復發,需要使用藥物「Velcade」,每次費用約8,000元,療程12次,花費約10萬元。她本人是幼兒工作者,丈夫是的士司機,因家庭收入及資產超過限額,申請多個基金均遭拒絕,年多前已過身。
香港血癌基金副會長、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梁憲孫表示,數年前的確有類似安排,承認並非理想做法,他解釋該藥是按體重計算用量,每支3.5毫克,是外國人用量,中國人一般只需兩毫克,「咁剩返1.5毫克咪可以畀第二個病人打咗佢囉,後來多咗人打,就叫埋所有病人同一日一齊上嚟,pool埋打,咪可以打足(份量)囉」。
「冇乜效都博一博」
梁憲孫指,藥物不能留過夜,「對畀錢嘅病人嚟講係已出之物,都係要丟,好過浪費資源」。他表示理解當局運用公帑審慎,要有足夠數據才可決定是否納入藥物名冊,「所以資助通常都有啲滯後,但從病人角度,佢冇得選擇,就算冇乜效都博一博」。
梁憲孫指,以上病人使用的「Velcade」現已加入醫管局藥物名冊專用藥物名單內,「但呢個問題一直都會有,因為一路都會有新藥推出,唯有靠啲NGO(非政府組織)去填補呢啲空隙」。他表示,哮喘藥、血壓藥等因用量大,建議醫管局把收費由10元加至20元,用以資助較少人使用、但費用高昂的癌症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