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關愛基金「好心做壞事」,撥款近2億資助低收入家庭學童參加境外學習活動,結果導致有學校受壓於家長希望校方多舉辦境外交流活動才申請資助,有違計劃原意;甚至有旅行社舉辦接近資助上限3,000元的遊學團,並邀請學校協辦,從中取利。基金決定暫停有關資助,改由優質教育基金提供。
關愛基金的境外學習津貼計劃原定為期三年,至今年6月完結,項目預算為每年約1.6億元。同一名學生可透過計劃參加一項境外學習活動以及一項境外比賽,資助額各不可超過3,000元,現已發放近6,000萬元。
旅行社辦遊學團牟利
教育局本月發出就境外學習津貼計劃進行的檢討報告,列出九項問題,主要為使用率偏低,例如過去兩年有兩成獲撥款的學校,沒有運用相關撥款進行任何境外學習活動,原因包括參加學生人數不足而無法成團或另有資助等;有利用撥款進行境外學習活動的學校中,撥款於過去兩年的平均使用率亦只有36.5%,多與目的地鄰近或參加學生不多有關。
此外,有學校反映純粹為「怕執輸」,才跟隨其他學校申請津貼,亦有學校受壓於學生家長,希望其子女能得到資助而舉辦有關活動。其他問題包括計劃對所舉辦的活動不設預先審批機制、增加學校工作量、隨團教師不獲資助等。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稱,始料不及有旅行社特設2,999元的遊學團,推介予學校協辦。他形容政策是「好心做壞事」,需要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