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傢俬狂人要貨唔要錢 救垃圾放屋企

老傢俬狂人要貨唔要錢 救垃圾放屋企

迷戀舊物的80後青年黎杰,名義上開古懂店,店子卻以老一輩俗語「賣仔勿摸頭」命名;所謂貨品,都是寄存在朋友咖啡室的舊傢俬,任人摸、任人坐;客人要買一件半件,他每每思前想後 —— 辛苦找回來的,不賣,只此一件的,也不賣;生意做得像「賣仔」一樣,難捨難離,與其說是賣傢俬,倒不如說是「儲家俬」。作風如此怪誕,只因他在老師傅的手藝當中,找到「用一世」的匠心。

黎杰正職為設計師,打扮低調中不失時尚,與他鐘情的舊傢俬相映成趣。「我賣東西會捨不得,我都會挑選客人。」喜歡舊物的人,追求的往往是緣份,還有人情味。黎杰挑客人也講緣份,一塊人手織的沙發墊子,他從來沒想過出售,結果卻給一位婦人買走:「有個姐姐來到,見到我鋪在沙發上,接着她打電話給我,不斷求求了我先後個多小時。原來她年輕在工廠做過女工,曾經織過一塊,所以我就用好特惠價錢賣了給她。」對貨物如此「吝嗇」,難怪一個月才賣一件,完全為興趣。

他不時遊走舊區舊樓,尋找本地造的舊傢俬。柚木、流線型設計、圓型手抽、幼檯腳、space age、裝飾藝術風格……從他的愛藏,你可以看到《阿飛正傳》年代的美學品味。
他藏品另一特點,是一律可以使用,包括那些舊電視、舊風扇。「不想(把店子)弄得很博物館的形式。其實這些日常仍有人用,你不碰它可能還易爛 。」正因如此,他把舊物放在咖啡店,寧願讓知音人東摸摸、西坐坐,不做生意也心滿意足。

他的家又是另一塊寶藏:唐樓單位裡頭,茶餐廳桌子拼上菜檔的椅子,看上去出奇的調和。「那件事好微妙,將不同階層、不同年代的東西拼合,但又恰到好處。」放在牆邊當裝飾的
床頭板,則是人家準備掉到垃圾房的床頭板:「我截停他,叫他送給我。精細的花紋,仿珍珠點點,你可以看到當年師傳一絲不苛的手工。從前做生意,你買得我的東西是用一世。你見現在全部東西保存期短,第一生產價錢低 ,加上要快 ,因為你不換不會有新生意 。」

記者:蘇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