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全城街馬(一) - 盧先亞

好不主席:全城街馬(一) - 盧先亞

昨天早上參加一個跑步賽事,心情確實有點緊張,因為畢竟是人生的第一個十公里賽事。其實這有甚麼稀奇,縱然跑過不少長途賽事,包括過百公里的超長途,但這並不代表我曾跑過十公里。再者是誰定下長跑要由十公里開始,然後半馬,進而全馬,甚至超馬?所以我從來不信那套「循序漸進」的鬼話,尤其是在香港的民主進程道上。當然我也未至於啥都未跑過就報名參加全馬,我總仍知道「長跑」和「短見」間的區別。而我的起步點是7年多前的一場15公里賽事,完成時間多少已然不記得,反正之後該沒跑過比這更短的路程,除了昨天那個「全城街馬」(RunOurCity)。
當然對於稍事認真的跑友(我平時唔係,但係呢一件事上都算係),如將一個十公里賽事稱為「馬拉松」,是對這項運動的褻凟。正如我聽到「渣攤馬拉松」的贊助商沾沾自喜,誇談這本地賽事比波士頓馬拉松更具規模,連帶計算的卻是數以萬計且最多的十公里和半馬選手,我會莫名氣憤。又或媒體爭相報道有位女神BB跑馬拉松 (其實只係十公里)的花邊新聞,我亦會藐晒嘴。而我衷心佩服的可倒是A,新近正名該是「肯雅徐」,這女選手首次出戰全馬的成績貨真價實,絕非兩年前艷照男藝人那種「頂包」貨色。
事實上,我過往幾年全馬的PB(personal best個人最佳時間)尚且不及肯雅徐,雖然昨天卻創下十公里PB,第一次又怎不是PB呢!對於有人還會不屑說:「唓, 佢(徐)咁多時間練,梗係啦!」首先,就算閣下有同樣的餘暇,亦不代表你會完成那42.195公里,且不說有時限要求。還有影帝那副「激戰」身形何嘗不是每日持續鍛煉方成,怎麼他的堅毅就贏得譁然喝采,甚被視為效法典範;另一女子的刻苦忍耐卻得不到同樣尊重?社會的標準着實雙重,也太因人而異。

為朋友首次參加十公里賽

不過我也是一樣,口口聲聲對指鹿為全馬的行徑嗤之以鼻,卻心甘情願地報名參加這個街「馬」賽事,說到底,也是因為人。「全城街馬」非獨是賽事名稱,同時也是舉辦單位,一間社會企業的名字。而該機構創辦人包括,魏華星。魏兄(其實佢細過我),非但熱衷跑步,我亦曾與他並肩,結伴出賽。他也是香港社會創投基金的主事人,多少具創意,現在已經為社會創益的社企都是因為他而生,當中最為人熟識的自是Green Monday,剛好又是今天,而他最新的心血力作,就是「全城街馬」。
若然魏兄,亦未足以令我投懷,那麼 「街馬」的其他仝人,再加上一些鼎力的支持者,包括蔡版主,還有最重要的是因為這活動而受惠的人,始終要教我送抱。(明續)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