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為抗議國民黨將《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硬闖送入立法院院會存查,佔領立法院,贏得香港人的掌聲,也招來大陸人的噓聲。雖然都是隔岸圍觀,但香港和大陸兩地網民,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心態。
自從台灣2000年實現政黨輪替以來,她就一直是香港人追趕的榜樣。香港人追了十幾年,仍望其項背。但香港人有的追,是因為差距不遠,覺得自己追得上。大陸人則不然,他們連追趕台灣的意願也沒有——只要差距超出一代人的努力,往往就沒有人將其視為參照物了。然後我們看到的,是大陸式的玩世不恭。
和去年演藝學院學生朝梁振英倒豎拇指事件類似,台灣學生此次佔領立法院,也被大陸網民諷刺為「紅衞兵」。大陸人是忘記了嗎?「紅衞兵」的出現,乃是在毛澤東的命令和號召之後。而今天港台這些自發形成的學生運動,豈可相提並論呢?
偏激的大陸網民憤憤不平地喊話,「從來不要台灣人,只要台灣島。島留下,人滾蛋!」這話,多少有點似曾相識。近年來,凡是有中港矛盾的地方,也都有差不多的言論。
大陸民眾受的教育,是「重地輕人」的。同時大陸民眾也清楚,在一個沒有民主的國度,土地只是統治階層的私物,跟草民福祉無關。所以,大陸年輕人的思維,往往不是想着改變社會,而是削尖腦袋鑽進利益集團。於是,他們的感覺是,你動了他們的蛋糕去造福香港、台灣,他們當然覺得很生氣。
不過,在眾多的嘲諷、謾罵中,仍然有值得香港人反思之處。
例如,微博上有一條來自台灣電視新聞的截圖流傳甚廣。截圖中,一名學生面對鏡頭說:「內容我沒有非常了解。」他所指的「內容」,是服貿協議的內容。一個在反對服貿的年輕人,說他其實並不了解協議的內容。是不是很搞笑?他究竟在反對甚麼?於是,我甚至開始懷疑他是否知道所謂的「黑箱作業」又是甚麼?
說真的,我很懷疑,究竟有多少口口聲聲支持反服貿行動的香港人,認真看過那份51頁長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協議中,究竟哪些內容值得保留,哪些必須修改?又有多少人思考過,這份協議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裏?
實際上,服貿協議最值得反對的,是根本沒可能「對等」的部份。例如「印刷及其輔助服務業」,誰會相信大陸真的開放市場,讓台灣的企業進入投資呢?最後的結局,無非是大陸書隨意進入台灣,台灣書卻要受到重重審查而已。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歆羨今日台北之美好。反對服貿硬闖關,必須支持。但我們真的很有必要弄清楚,我們支持的是甚麼?就好像我們說要追趕台灣,先要明白我們的目標到底是甚麼,然後才來思考路徑等其他具體問題。否則,當行動結束之後,我們又何嘗知道下一步該何去何從呢?
賈荃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