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界老大哥一龍教授高聲說:「大家玩得開心點!」登時全場起哄,四十多位平日道貌岸然的教授醫師即時露出真面目,像年輕小伙子般拿起酒杯滿場飛走。
指定動作是「碰,舉,乾」,先說句:「吳老師,我敬你。」隨即兩杯互「碰」,大家「舉」杯過眉,然後一飲而「乾」,這連環動作除表示敬意外還帶點豪氣,面對有情有義的好朋友們,實在飲得痛快!
可是問題很快便出現,內地敬酒文化實在複雜,桌上同人先來互敬,過一陣子鄰桌走過來團敬,這兩下動作也應付得來,跟着下來是身份地位相等者互敬一輪,再來是下級敬上級,然後上級又回敬說:「小張,你今年發表的文獻挺好,我來敬你,我一杯你三杯!」總之就是敬來敬去,敬個不亦樂乎。這便是第一個乾,乾杯的乾。
每次敬酒完成乾杯的習慣很要命,雖然中國內地所用酒杯很細小,每杯容量不過五毫升,但是一頓晚宴四十多人,基本上要向每位客人起碼敬酒一次,這便是四十杯也即是二百毫升烈酒,用的烈酒濃度超過百分之五十,也即是一百毫升的純酒精,相約酒精份量超過一整支紅酒。
醉酒事小,傷肝事大,故此酒場猶如戰場,有勇有謀,勇者無懼杯杯乾掉,謀者奇招百出,烈酒清澈就是混水也不輕易察覺,除此之外,還見不少人帶着小毛巾乾杯後假意抹嘴時便吐在毛巾裏。實屬難怪,我們這群醫生偶然才相聚共飲,生意人卻可能一星期飲上四五次,從醫學角度評估,若每天飲用酒精超過二百克,肝硬化機會率將會增加四倍(註)。這便是第二個「肝」,肝硬化的「肝」。
早期肝硬化全無病徵,就是普通超聲波掃描亦未能察覺,愛酒之人只會若無其事地繼續豪飲,等到病徵出現時多數為期已晚,硬化的肝不會軟化。除肝功能日漸衰退外,硬化的肝也會增加Hepatic Portal Vein(肝門靜脈)的血壓,繼而引致脾臟脹大、血小板下降,嚴重患者亦會有食道靜脈曲張,就等同痔瘡生在食道內,很容易便嚴重出血。還有便是不少肝硬化病人最終難逃肝癌厄運,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明顯地第三個「Gone」是健康「Gone」,生命也「Gone」。
各位喜歡豪飲的朋友們,當舉杯大叫「乾,乾,乾」時,不妨想想「乾,肝,Gone」這自然定律。
註: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46(7)601, 1993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