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演講強調言論自由 影射中共米歇爾:國家聽民意才強大

北大演講強調言論自由 影射中共
米歇爾:國家聽民意才強大

說是此行不涉敏感議題,但涉也無妨。說是「夫人外交」着重交流教育文化,但到訪次日就公開點北京的「死穴」,影射中共。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Michelle Obama)昨在北京大學演講時,公開為言論和訊息自由辯護,指那是普世權利,一個國家只有傾聽國民意見和聲音才會變得更強大。有分析指,米歇爾未來行程或還會有同類表現,因她非家庭主婦,而是主張公平正義的律師。

米歇爾訪華第二天,按行程昨天上午到北大史丹福中心演講,逾百師生到場聆聽。米歇爾一反連日的「師奶」形象,用富哲理和政治色彩語句,展示她作為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美國律師的風範。演講詞傳出後,內地網民激讚,稱她不愧是世界頭號民主國家的第一夫人。

米歇爾在北大演講暗嘲中共。美聯社

互聯網打開世界揭示真理

米歇爾談及互聯網及訊息自由。她指出互聯網打開了世界,訊息自由傳播讓人們接觸到以前難以想像的思想和創新,讓人們發現真理,了解社群、國家和世界正發生甚麼,「這就是為甚麼訊息和思想自由傳播如此重要」;她說:「我們一次又一次看到,當所有公民的聲音和觀點都得到傾聽之時,國家才會變得更加強大和繁榮。」
米歇爾表示,她明白言論自由是一個「令人困惑而沮喪的過程」,因會遇到大量質疑批評,「但我們認為重要無可取代」。她指,人們可通過訊息和自由的言論,對新的價值觀和思想提出疑問、進行辯論,自己判斷誰好誰壞。她指,自由表達、信息公開「是地球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是普世權利,它使國家更強大」。

米歇爾並無直接點名批評中國,但西方通訊社在報道時,無不提及中國目前惡劣的言論環境。美聯社指,中國至今封鎖諸多外國新聞網站、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網站,還封殺異見人士的博客或微博。路透社則指,儘管出發前白宮宣稱,第一夫人此行不會涉及敏感話題,但米歇爾在北京的第二天就不點名批評中國。
米歇爾在演講開始,用中國古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做喻,鼓勵美中學生走出國門,外出留學;並對兩國文化和傳統的多樣性、互補性表示讚賞。北大校長王恩哥在致辭時稱,歡迎奧巴馬的兩個女兒到北大留學。昨日下午,米歇爾還遊覽了頤和園,當局依然大陣仗封場,令遊客怨言不絕。
美聯社/路透社/鳳凰網

米歇爾和兩名女兒在頤和園賞京劇,拍手讚好。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