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期榮校長成長於民國時期,是中國首位女法官,內地1949年變天,她來港定居後轉職教育界,創辦樹仁學院。這位「樹仁之母」予人印象很節儉,她會巡課室關燈關風扇。校友認為她不是吝嗇,而是私人辦學,必須慳得就慳。
鍾校長在1944年於武漢大學法律系畢業,其後於全國司法官考試考得第一名。根據樹仁大學出版的《雙飛記》,丈夫胡鴻烈當年是外交官考試狀元,兩人在外交官培訓上一見如故,1945年底結婚。婚後她隨胡出使當時的蘇聯,後到法國留學,1955年來到香港定居。二人有兩子,五個孫和六個曾孫,一子和四孫都與外籍人士結婚。
耗盡積蓄節儉辦學
創辦樹仁時,兩人抱着年蝕30萬至50萬元心態,港英政府1978年批出寶馬山一塊斜度達50度的山坡,供樹仁興建永久校舍,二人經常掛在口邊,說校舍花了七年才建成,地基打了176條樁,花掉二人半生積蓄。
沒有政府資助,鍾校長要慳,不少教師是兼職,更不設公關部。她很多事都自己做,《蘋果日報》前總編輯鄭明仁表示,在《成報》任職時,鍾親自致電給他,要求提供實習空缺予新聞系學生;前新聞主播郭詠琴憶述在樹仁讀書時,常看到鍾晚上巡課室,關掉燈和風扇。現任工商管理學系系主任司徒永富憶說:「唔係咁節儉,學校冇可能跨越咁多風浪!」
樹仁大學《仁聞報》3月號以〈鍾校長,感謝您!〉為題製作特輯,並訪問鍾期榮次子兼樹仁副校長胡懷中。胡憶述與母親往事時,直言與母並肩奮鬥「好幸福」,能盡一分力幫母親完成辦大學夢,形容自己「冇遺憾」。其母已辛苦多年,現在終可「休息」。胡期望,出席母親喪禮和追思會的人士,抱輕鬆心情參與,「畢竟校長是笑喪」,冀貫徹其母簡樸作風,毋須送花牌悼念,也無規定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