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航消失第16天】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客機失蹤兩個多星期,儘管搜索和調查工作至今處處碰壁,但繼澳洲之後,中國昨日(周六)又宣佈有衞星在南印度洋拍攝到懷疑與客機有關的大型漂浮物,位置跟澳洲發現的漂浮物相距約120公里,中方已派船前往搜索。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在官方網站公佈,「高分一號」衞星在3月18日中午12時,於南印度洋海面(南緯44°57',東經90°13'),拍攝到面積22.5米乘13米大的疑似漂浮物,約在澳洲上周四宣佈發現的兩件疑似碎片蹤影位置的南面120公里。澳洲發現的較大漂浮物,體積跟中國今次發現的差不多。
馬航認載有易燃鋰電
中方已派船前往相關海域搜索,而中國兩架「伊爾─76」運輸機今日亦抵達珀斯,料今日可以加入搜索行列;兩機原應降落珀斯外圍的澳洲空軍基地作最後準備,但其中一架一度誤降在珀斯國際機場。
有澳洲專家相信,中國衞星發現的可能是出事客機機翼,但不大可能是澳洲發現的可疑漂浮物,因為中方發現的較闊,而且海洋水流由西向東,中方發現的物件卻在澳洲之前發現海域南面。
馬來西亞是在代交通部長希山慕丁昨日召開記者會時,收到中方發現漂浮物的消息。他透露多國連續三日在澳洲西南面印度洋海域搜索疑似客機碎片,都未有發現。暫時未知中方的最新發現會否影響今日的搜索行動。
至於出事原因調查工作,馬航就被爆說謊。行政總裁葉哈亞上周一在記者會被問及客機有否運載危險品時,故作幽默稱沒有,「只有三、四噸山竹」,但前天終承認「我們有運載一些小型鋰離子電池,不是大電池」。他辯稱鋰離子電池「本身並不危險」,又堅稱那些電池已檢查過多次,確保符合指引。
鋰離子電池由於有易燃電極和高度加壓,存放不當或短路時可能爆炸起火。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資料,1991年至今有逾140宗飛機貨艙或行李內鋰離子電池引發的事故,2010年曾令一架貨機起火於杜拜墜毀。
部份專家一直認為客機途中失蹤飛離航道,非因機師有不軌企圖,而是因為機上發生多煙但燒得慢的火警,令通訊系統失靈,機師轉向嘗試緊急降落,但中途焗死,客機自動飛行一段時間後墜海。FAA前民航安全主管文森特就指機師是「真英雄」。
調查人員或誤毀檔案
兩名機師家中電腦硬碟,已送交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法證實驗室檢查。大馬上周指機長扎哈列家中的飛行模擬器電腦,部份檔案在2月3日刪除。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引述美國執法官員稱,美方發現扎哈列的硬碟之後還有其他檔案被刪,可能因飛行模擬器軟件佔據大量硬碟空間而刪檔案,亦有可能是大馬調查人員檢查時造成損毀。
馬航另一被詬病之處,是機上有個叫Swift的系統,在升級後就算兩大通訊系統關閉,都可以傳送飛機高度、速度、航向等資料給有關方面,出事時令當局可掌握較多資料和收窄搜救範圍,但馬航為節省成本,連10美元(78港元)一架客機的升級費也省掉。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美聯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