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風景:漫畫家天職 與政府對着幹

周日風景:漫畫家天職 與政府對着幹

就算你「討厭政治」,不看報紙,但或多或少,你一定看過facebook上瘋傳的政治漫畫,為時勢藐視一笑。
尊子(黃紀鈞),七十年代在中文大學念藝術系,時值四人幫倒台,《中英聯合聲明》草擬之時,學生都很關心政治問題,壁報板上都畫社會民生的題材;Cuson(盧熾剛),以前不看港聞,只看娛樂八卦動新聞,二○○三年首次參加反廿三條遊行,撻着了:「我當時不知廿三條是甚麼,但知道大家好怨憤,老董的嘴臉很乞人憎。」從此一生氣就執筆畫新聞。一個處處暗喻,啜核諷刺博你會心微笑;一個畫公仔畫出腸,直接簡單不用想,但所傳達訊息,總勝過千言萬語。

記者:陳慧敏

攝影:伍慶泉

讀書時尊子曾與黃國華、于品海等一起辦《百姓》半月刊,畫越南船民問題;一九七八年畢業後為《中報》畫圖,在《明報》認識王司馬,他走後,還幫忙畫《狄保士》。尊子:「當年的社會沒甚麼娛樂,平民窮人都愛看漫畫聽收音機。《星島》跟《新晚報》都有漫畫版,美國流行《MAD MAGAZINE》,香港就弄本《癡線漫畫》(並非那本《老夫子黐線漫畫》)諷刺時弊。」那一小格的政治漫畫,大抵是不識字的平民,了解政治的最快途徑。Cuson愛聽黃毓民做節目,政見相同而被感召,黃毓民參選議員時,他除了幫五位候選人畫威武人像圖做宣傳,還把「五區公投」悶死人資訊,畫成二十版漫畫,一鳴驚人。對他,這是個突破性的創舉:「尊子一張圖說盡千言萬語,我做不到。我想人們喜歡我的漫畫夠直接,不用思考,才留意到我。」

尊子幽默 Cuson憤怒

雖然尊子在七十年代末已執筆,但到八九六四時,才有內地記者留意到他的存在,問他「為何出現」,尊子:「我存在好久了。像我們這些人,惟有到發生大事,需要代言人,感同身受的人時,才被發現。」其實在六七暴動後,整個社會起了變化,左派分子有的被邊緣化,有的反省,如曾任職《大公》、《文匯》的土共老報人羅孚就曾為自己「蠱惑人心」而難過。英國對香港採取懷柔政策,建設、強調福利社會、提供娛樂與教育、辦香港周,以緩和社會對立氣氛。大家只為搵兩餐,雖嘴裏在罵通脹,但個個都窮得有希望;大家住板間房、人人貪污,統統不成問題了。沒衝擊,沒事畫,尊子:「所以七、八十年代的政論雜誌都死死吓的。到中英聯合談判後,才開始多人鬥嘴,討論時事。」時代分隔讀者,六四時是一批,二○○三年遊行、CY上台都是不同的分水嶺,尊子:「人們拿CY與老董比較,但彭定康呢,隔了十年,年輕人又不記得了。」
由唐英年起,到梁振英上台,政治比娛樂更有娛樂性。荒謬的事日日新鮮鑊鑊甘,心裏的憤怒,任誰畫甚麼都可以立刻貼上網,傳播速度比報章還快,不需像尊子那樣,有個出版「地盤」。作為「抽水」者,這是最豐盛的年代,Cuson:「現在不愁沒題材!看到曾蔭權被揭貪腐醜聞,拿住iPad扮喊,真是火滾,執起筆就畫,放上網發洩。中港矛盾,連遊行都會有班人與你對着幹,好奇怪。香港人每星期都有行動,就知他們好憤怒。」相比起尊子年代的嬉笑幽默,現在的政治漫畫,都包含着一股怒火。

跟車太貼 恨錯難返

思想無極限,我手寫我心還是要負責任的。八十年代《南華早報》的漫畫很保守,尊子飛到德國看政治漫畫,發現人家甚麼都行,喜歡用性來諷刺,畫議員與首相口交,重口味。尊子:「他們也經過社會運動,反權威越來越激烈。但漫畫已不只是評論,而是政黨之爭的力量。」因曾支持某黨政見而幫忙畫圖,卻面對幾次政黨分裂,左右做人難的Cuson深有同感,現在不敢把人畫得太英雄,免得他日政見不同或被借刀殺人,恨錯難返。Cuson:「覺得迷途。」尊子:「冇問題吖,每個人都有不同創作階段,我在報社久了,見多了政治的反反覆覆,這邊支持江青,那邊她被抓;毛澤東地位崇高,轉頭又點點點。那些年讓我們有免疫力。」 Cuson:「結論就是不要跟車太貼。」尊子:「是呀!」
尊子謂每份報紙都有不同立場,「如英文《虎報》及《南華早報》,絕不會對弱勢社群、宗教做出無必要的攻擊;華文報紙就放任你畫,但一干涉起來就好粗暴,會改你漫畫對白。有次我把官畫成狗,狗官,編輯說不能太針對,我給他換,原本那張,就給第二間報館用(笑)。」報章自我審查他就來個四両撥千斤,有次把曾鈺成畫成一條蟲,曾鈺成打去《蘋果日報》投訴畫得醜,尊子得啖笑:「若我是他我就不看,太多人畫他了啦!但他面皮厚,罵都沒反應!」

封鎖日緊 鞭策未停

為自由,Cuson的政治漫畫只往網上貼,「完全無限制啦!但責任自負,會被網民毒罵,又要鬥快。如有次田生(地產)收樓,在大廈外牆掛了張鬼相嚇婆婆,我就畫婆婆以黃夏蕙的大頭照反邪他,網上即有好多留言說我欺負黃夏蕙。雖然我知黃夏蕙好玩得,思考過後還是把圖刪掉。以前我常笑唐英年老婆樣衰,被網民鬧『禍不及妻兒』。這些都會右左我,以後要多留意。不過醜化才過癮嘛。」越戰越勇的結果,是Cuson的facebook被封鎖,尊子更曾被澳門及新加坡禁辦畫展:「我想澳門不會再找我們,今時今日封鎖得更緊。」
尊子曾幻想,若九七後香港風平浪靜,他就多畫關於內地問題的漫畫,今日事與願違:「其實就算共產黨倒台我都可繼續畫,哈哈!你看英美民主國家,都有好多諷刺漫畫家。市民永遠與政府對立的嘛!」政府要鞭策才有進步,所以大家都要多出聲監察政府,尊子:「這是我的天職,跟新聞工作一樣!」Cuson:「我最想多些香港人留意,別說『我討厭政治』。」

二人合作的畫,諷刺曾偉雄說劉進圖案「無直接證據顯示與新聞自由有關」,未審先判。

尊子幽默篇

1984年12月 

中英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港人無發聲權利,任憑英國養母安排盲婚啞嫁,造成今日的香港困局。

1989年6月 

六四後人心惶惶個個想移民,然而英政府簽發的BNO護照,卻沒有居英權,即所謂封後門,大陸大軍壓境港人只能坐以待斃。

1989年 

25年前的作品,然而時間久遠又沒有紀錄,尊子自稱也忘了是哪月哪天所畫。

1993年10月 

對席揚事件有感而發,當年大陸扮開放,形式性地有「開放改革記者招待會」,然而記者在內地採訪,仍隨時踏中陷阱。

1994年3月 

《明報》記者席揚被北京裁定竊取及刺探國家機密,被判有期徒刑12年,是香港記者被捕首例。

尊子筆下香港大事

尊子曾想像「九七後風平浪靜」,就想定後路畫別的內地題材。誰知政治新鮮事日日新,畫都來不及,回歸十七年來從無間斷。

1997年 

7月香港回歸,董建華上任。

2002年 

9月香港公佈實施《基本法》第23條諮詢文件。

2003年 

7月50萬人大遊行,反對23條立法。

2004年 

4月中國人大常委會,決議07、08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都不會實行普選。

2007年 

6月通過撥款遷拆皇后碼頭,引起保育紛爭,結果還是於2008年3月清拆。

2009年 

11月環球經濟大病未癒之時,遇上杜拜600億美元債務危機。

2010年 

1月以「五區公投、全民起義」作口號,「五區總辭」。

2012年 

7月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推出的課程內容不中立,引發反洗腦國民教育運動。

2013年 

10月雙非童湧港,北區學位不足,家長辭職排隊輪入學表格,引起盲搶位潮。

2014年 

1月《明報》前任總編輯劉進圖被調職。

2014年 

1月,政改三人組的所謂「有商有量實現普選」,實則又要被「篩選」,不過是硬來的假普選。

Cuson畫出腸篇

2012年2月 

唐英年「私人酒窖」密室僭建事件,《唐生地下宮》一出即被瘋傳!

2012年12月 

梁振英出席立法會交代僭建,黃毓民偷偷播放唐唐「你呃人!」錄音,陰魂不散,煩死梁振英。

2013年7月 

梁振英上台一周年,Cuson要做《國王的新衣》裏,那個有話直說的小孩。

2013年10月 

諷刺港視不獲發牌事件,覺得政府就是這樣,市民想要甚麼,就不給你甚麼。

2013年12月及2014年 

港視於去年年底重生,2014年又跌入非法流動廣播爭議。魔童總是出來威一陣,又被人打死,等龍珠復活。以《龍珠》角色「笛子魔童」暗諷「魔童」王維基,是Cuson的神來之筆!

Harry Harrison 愛上港式荒謬

Harry Harrison,一位來自英國的插畫家。從小跟當空軍的爸爸到處遊歷,長大後以背包客身份走遍澳洲、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拿着30英鎊來到香港,認識現在的老婆,本來在港逗留半年的計劃,變成定居20年:「雖然現在人口太多了,但這裏很安全,適合孩子們成長。最少我不怕他們會在街上遇襲或被騷擾。」
加入《南華早報》後接手政治漫畫,但從小寬闊的世界觀,讓他做得意外地順手。2001年,他以一班英國官員埋怨中國送來的外賣引發口蹄病疫症為內容,畫了輯政治漫畫,開始了他一星期六幅政治漫畫的生涯,啜核抵死的筆法,記錄了香港13年來的變化。與世界所有靠筆搵食的人一樣,靈感這東西,有時一揭開報紙就有,更多時候呆坐數小時,世界都是一片空白,還好總趕得及死期:「我會先發四至六份草稿給報紙,等對方挑好再上墨,有時我發第一張,他們就要了;有時六張全發,他們揀第一張……真是很難揀!」雖然看不懂中文,但也喜歡看尊子的政治漫畫,以及數年前一本諷刺葉劉淑儀的書《掃把頭》。

Harry Harrison的畫如其人,說話幽默兼啜核。

董樣迷惘 CY有潛質

除了安全外,他愛上香港的矛盾及荒謬:「政府講一套做一套;每個部門的首長,對自己管理的界別毫無經驗,講蠢話、力有不逮,然後等中央來執手尾。我是個民運人士,但這裏的民主運動總是停滯不前。」不過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也是:「50萬人大遊行!大家明明好憤怒,但還是非常和平克制。若是其他地方,早已燒車又搶劫了!」至今依然最愛畫董建華:「他是神的禮物!漫畫家的夢想!經常一副迷惘倦容;唐唐則好俏皮,畫他倆的表情、個性與行為,已經好有趣。煲呔曾太平淡,還好有個煲呔令他乞人憎;CY還在摸索中,不過他本身就像占士邦電影中的惡棍,有潛質。」他覺得近年香港變得更國際化了,市民更關心政治,但政府就越見嚴厲,不守信用:「越來越似他們的北京朋友囉!」

俄羅斯這隻大灰熊,經常到烏克蘭上下其手。

為了吸引何俊仁開會時的專注力,曾俊華用心良苦扮模特兒。

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英國權威牛津英語字典剛加入HongKongers一詞。不過香港人其實想移民。

圖片來源:《南華早報》

我們的政治漫畫偶像……

沒有挑通眼眉,輕鬆豁達的心,畫不出一針見血,誅死奸官的趣圖。尊子那一代,愛和1949年以前的漫畫家聯繫,想知道他們如何來港,做過甚麼。漫畫的意識上會接近廖冰兄、黃堯:「他們很有名,但新一代未必知。」現在有了互聯網,思想與辛辣的手法都漸與國際接軌。

尊子的選擇

美國政治漫畫家之首Patrick Oliphant

1984年起做社論漫畫家,以諷刺美國總統做馬騮為樂,克林頓是肥仔,只要鬍子多些就會變薩達姆,不留情的批評讓其作品在美國數以百計的報章雜誌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刊登。毒舌的他曾因諷刺Kentucky籃球隊而被球隊粉絲發出死亡威脅,認為政治漫畫絕非娛樂,而是要發人心省使人憤怒、對戰爭提出控訴,當你同意其觀點時,自會發笑。2000年得Pulitzer Prizes普立茲社論漫畫獎,是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

Oliphant把鸚鵡學舌的國務卿賴斯和老布殊畫得維肖維妙。

英國政治漫畫家David Low

生於189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畫了許多反納粹的漫畫,傳說連希特拉都說他:「抵得住十萬大軍。」怕了他。創造了昏庸死硬又自大的「布林普」上校,諷刺英國保守主義,1962年被封為爵士。

中國漫畫家廖冰兄

有「一代鬼才」之稱,大堆批判作品雖受歡迎,卻被《人民日報》點名批判,下放到廣州白雲山農場改造,民革時被關在看守所,「九一三事件」後再沒創作。

Harry Harrison的選擇

英國殿堂級政治漫畫家Ronald Searle

91歲高齡辭世的漫畫大師。走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日軍戰俘,仍堅持用畫筆將地獄般的生活記錄下來,他說過:「1930年以後,一般,特別是政治上,已經沒甚麼是黑白分明的了。」無政府主義者的他對英國神職人員、政治家、藝術家都極盡辛辣地諷刺。重新塑造黑暗世界觀的Ronald Searle,除了是Harry Harrison想追隨的對象,還被評為是漫畫家們永遠追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