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欄:(愛的覺度)意外(下) - 康婷

親子專欄:(愛的覺度)意外(下) - 康婷

在女兒發生那恐怖意外後,我立刻請了全職司機和有經驗的保母照顧她。而我就繼續忙於應付那份要求極高,常往外跑的投資銀行工作。當時我覺得保護兩歲女兒的人身安全最重要,外傭加司機加保母便達到這目標。但五年之後,畫面跟當初非常不一樣。女兒現在七歲,正上小學一年級。我放下了事業,轉向照顧她與家中的一切。沒有外傭、沒有司機、沒有保母、沒有補習老師、沒有清潔助理。
我在上一個暑假做這個決定的。為甚麼五年前跟現在的選擇有這麼大的分別?七歲的女兒已經懂得自己吃飯、洗澡、換衣服。最重要是她的溝通能力已足夠表達基本需要和感受。人身安全已非最大的擔憂。現在她已進入另一個階段,是一個人格、價值觀和態度會直接受影響的階段。這個歲數的孩子很多東西也聽得懂,充滿好奇,常在觀察、發問、思考。
家人和朋友以為我不用外傭是想讓女兒多學做家務。我承認她越早學會自理越好。但說實話,一隻比較聰明的猴子也能學懂簡單的家務技能。我並非擔心女兒將來學不會或不肯學,我不聘請外傭的原因是希望讓女兒在家更有歸屬感並自發地在家中貢獻幫忙。
在解僱外傭後女兒問我:「媽媽,為何我們現在沒有姐姐?」我問她喜歡有外傭嗎?她答喜歡。當我問她為何喜歡有外傭,女兒便說:「因為她讓我做我喜歡的,我也不用做家務。」說畢,我知道決定做對了。女兒一出生已經有陪月和外傭在家幫她,她很容易覺得這是必然。幼兒時代她不需動腦筋創造遊戲,一說悶,外傭或保母便做她的玩伴。女兒一說餓,食物便好像從天而降到她口中。外傭為抹地,要中斷正在玩樂的女兒,女兒只會覺不耐煩,卻不會同情外傭要做那麼多工作。這些微小的事很容易被忽略,逐一去看更不值一提,但隨着時間過去,這些個別事件可變成習慣,不其然令我懷疑將來女兒會帶着甚麼態度進入社會。若她小時候身邊所有事都奇妙的辦妥,不用她粗心,那她只會將專注力放到自己身上吧!她會否懷疑自己在家的角色?甚至在世上的角色?到底是甚麼?除了要上學,學一大堆東西以外,將來她工作時會否只坐着等人分配事情給她做?若在街上遇上修路人員,怕進行中的工程會危及她的安全而要她繞路而行時,她會否不耐煩,不懂多謝別人的關心?她會否覺得別人應當侍候她?
沒有外傭在家,女兒親身經歷和看見維持一個家所需的功夫,更知道大小貢獻與幫忙是何等寶貴。現在她看到我拿着大包小包,便自動幫忙。若她肚子餓,她懂得去廚房找吃的。有一天女兒興奮地要我看她自建的工作室,是用不同家具砌成,蠻有創意,她甚至提議做一張大型禮貌圖掛在牆上。女兒不再將悶掛在口邊,自己構想怎樣佈置家居,甚至會體諒做家務的人。我覺得這種態度是從家裏開始訓練。如果她連對自己住的家也漠不關心,拿着可理可不理的態度,將來會用甚麼態度服務社會、服務別人?是可理,可不理嗎?我不會常在女兒身邊。將來她每天都有很多選擇,很多決定要做。也許這些決定並非驚天動地,但小事情也可留着深刻的烙印。若一天她趕巴士上班,中途碰見收集紙箱的老伯丟了很多紙箱在街,女兒會繼續上巴士希望準時到辦公室,還是停下幫老伯而情願遲到?不曉得她會做那個選擇,也管不了。現在我只想做好本份引導她多點替別人着想,不要只想自己,要建立帶有同情心的態度。

作者:康 婷
曾是一間頂尖美國投資銀行的管理層,科技網創業者,現在選擇做最熱愛的工作:家中一腳踢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