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白琳報道】香港大學舉行國際專家會議研討普選標準,國際憲法權威佳日思重臨舊地,為港人補上一堂民主課。他批評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的「水土不服」論的口吻像非洲政府,平等投票權和提名權象徵人類尊嚴,港人卻苦等多年。他又力撐佔領中環,形容非暴力公民抗命是民主實踐(democratic practice)。
反駁水土不服論
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早前表明香港不能硬搬西方的普選模式,否則「水土不服」引發災難。曾任聯合國特使、為多個民主國家草擬憲法的佳日思接受本報專訪時,笑着反駁張的言論,「非洲國家就是這樣,每逢政府不喜歡人民的某些訴求,就會說這是西方的」。佳日思在港見證基本法草擬及03年50萬人上街,他說水土不服論站不住腳,「港人成熟和負責任,示威沒有炸彈,也不想改變與中央的關係,僅僅要求基本人權而已。香港幾乎具備所有民主社會元素,獨欠普選」。
他強調公約保障的選舉權包括投票權和提名權,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應有平等選舉權,「這些人權象徵人類尊嚴,適用於所有地方」。在平等選舉權的底線上,選舉制度可按每個地區的情況調整。
佳日思在英國長大,當地採用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直接公民提名當然最理想,但人大常委已指明必須由提委會提名,提委會必須平等代表所有選民,再由提委考慮公民提名的候選人,才算貼近公約精神。
他形容佔領中環等非暴力公民抗命只是「民主實踐」,就像英國的佔領倫敦,在民主社會非常普遍。香港終審法院也曾透過一些判決保障示威自由,「對民眾造成一些不便是可以接受的,行使示威自由絕對值得鼓勵。」他11年前撰文擔心香港失去自治,他昨日解釋,當時擔心中國隨着經濟發達,或背棄給予港人真普選的承諾。他不評論這個預言是否成真,但寄語港人必須竭力維護大學及司法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