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專欄:(跳出英語)團隊合作 - Piers Darkins

親子專欄:(跳出英語)團隊合作 - Piers Darkins

香港競爭激烈,教養孩子相當困難,但負擔可透過身邊的人幫助而減輕。父母需為孩子投放時間,有助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但同時我們也要接受孩子被外界影響是不能避免。老師會在學校引導他們,其朋友也在成長過程中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作為父母要多聆聽,接受別人較豐富的育兒知識,要學會放手,好讓透過他們的幫助讓孩子獲得良好基礎。老師經多年專業訓練獲得教育資格,知道怎樣做才是對他們最好。英國有句俗語:「需要一村人去教養一個孩子」,意指不可單靠個人去把孩子養育成人,即使套用於現今繁忙的社會也相當恰當。現今有很多瑣碎事消耗了我們的時間,我們要把時間安排好,以便與孩子有多些時間在一起。但即使花足夠時間與孩子相處,仍不能知道所有答案。我們需要來自朋友、親人和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幫助,才能真正成為成功的家長。這不代表你是失敗的父母,只是我們要承認我們所認識的、知道的都是有限,而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幫助,能使孩子有更全面發展機會。然而,被太多親友影響可能令你的「理想育兒法」不一致,而且很混亂。作為家長,必須對各人意見抱開放態度,你不認同的話就把其忘記。但最終,你必須採納一套屬於自己的育兒方法,而你的家人、朋友都應與你行動一致,這乃是育兒一大關鍵。
比如照顧剛出生的孩子,外婆主張寶寶哭了就餵奶,而嫲嫲則主張按時餵食。這時候,父母就要衡量哪種餵奶方式較近乎自己的育兒理念及生活方式。方法是不同,但並沒有錯與對,只有適合與不適合。假如選取了後者(也是我主張的),就算日後要把孩子交託別人照顧,也不會使人無所適從,孩子也不會那麼迷茫。平日我熟識的朋友都知道我家的育兒理念,小至給孩子零食、禮物,大至待人接物禮儀等,家人都會先問我意見後才行動,協助我教養孩子。
總言之,育兒這條路不易走,但身邊的人的確可幫你減輕負擔。若你認為旁人意見沒用的話,便應止於此,父母有責任確保孩子按其認為最好的方式去撫養。若孩子行為不良便是父母之過;反之,若孩子行為表現乖巧,便是父母之功。
(文章由英文原稿繙譯)

作者:Piers Darkins
三女之父,本地小學外籍資深英文教師;其妻為人氣博客Yennie,以一篇「不上Playgroup」網誌在媽咪界打響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