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香港好種

綠是彩色:香港好種

空氣彷彿擰得出水來,霉菌悄悄地蔓生,窗邊的薯仔也長出嫩芽,眉頭一皺,正要丟掉──慢着!春天萬物滋長,正是種植好時機呢。請想像這是農業版的「瞬間看地球」,來,看香港在種甚麼。

種竹笙 租荒廢魚塘

May在粉嶺種竹笙。她很多年前已經搬進鄉郊,又特地去泰國學起草屋,一心希望有一塊地,可以過自給自足的生活,今年她終於租下一個荒廢的魚塘,連着野草蔓生的土地。「可以向夢想進發,好興奮!」她指着地圖細細地念:這裏要種果樹、那裏可以搭一間小屋放農具、魚塘邊可以起樹屋……
她已經準備了幾個星期,收集附近的牛糞、乾草、枯竹枝和葉子,統統堆在竹林下。竹笙是食用的真菌,原本寄生在枯竹的根部,我們吃的是莖部,會散開像雪白的網狀裙子。香港也有野生竹笙,但很罕有,May特地向一位福建農夫買菌來種,種下三、四個月後,泥土會爬滿白絲,再長出一球球的竹笙。「我很快便在竹林種了十包菌種,然後揹着打草機,整理出一條小路通去河邊,連續挑了幾桶水去灌溉。」她說做得起勁,一點也不覺累:「連通勝都寫這是種田的『好日』!」

竹笙大清早在地上冒出來,可是太陽一出便萎掉。

種粟米 與地主分紅

黃零在錦田種粟米。他滿腹大計,這季起碼要種兩萬支粟米,與物業管理公司舉辦「助養計劃」,住戶來田裏種粟米,平日由農場淋水施肥,收成時住戶再來摘粟米;他又與灣仔的街坊合作,特價賣有機菜給街坊,再由街坊幫手做農務抵銷,種出來的粟米,除賣回給灣仔街坊,還特地推廣到中環直銷;還有,荃灣街市亦開設「自助菜檔」,讓顧客自己拿粟米,自己放錢進錢箱,這樣運作已經半年了,人們比想像中自律,居然有錢賺!
種田沒人手?賣菜沒錢請人?動動腦筋就有。地呢?「我跟地主合作,利潤我七他三,大家一齊搵錢!」黃零語氣有點誇張,但當農夫十年來跌跌撞撞,去年還因為被地主收地,捐失十多萬元的基建設施,才想出這種分紅的合作方案,現時在錦田的農場,佔地超過二十萬呎。
香港不少人種菜,是嚮往田園生活,本身還有正職,或者提早退休不愁生活,黃零有小孩,是小數全職務農維持家計。他開着翻土機,幾天便把田地犁好,粟米先在育苗盤長出來,再把一支支幼苗種到田裏,這次種的是台灣超甜粟米,品種分別有黃色「華珍」和白色「雪珍」,預計5月收成。「一支粟米賣15蚊,如果全部能賣光,嘩,那就發到豬頭!」黃零大笑。

黃零自誇是CEO,希望在本地農業殺出一條新血路。

種茄子 天台露台任擇

葉子盛在長沙灣教種茄子。每個月,葉子盛都會來到Good Lab教種菜,過百參加者可免費拿走種子或幼苗。今月除了主講位於太平洋東部的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動物演化,還派發了10種茄子幼苗。「在市區無論是天台或露台,一呎盆就可以種茄子,現在種,5月開始有得收,陸陸繼繼可以收到十幾條茄子。」他細細介紹茄子的品種,由最圓到最幼長,最長而尖尾是華東的品種,台灣的長茄子是圓尾。「最圓的茄子就最硬,越長的越綿,華東又長又尖,最軟綿鬆化,蒸茄子、焗茄子,甚至可打成醬。但日本人就會選圓茄來做漬物,泰國綠咖喱也用圓茄。」
葉子盛97年開始在綠田園做導師,2014年來開農場專教人種田,他對耕田技術的要求比很多導師都要高。「你預了被他罵,不要駁嘴!」舊生都會這樣對新手說。為了推廣農法,葉子盛開始在市區定期開班,4月會教種冬瓜。

葉子盛教種的意大利茄子Rosa Bianca,較一般的難種。

種薯仔 尋餐廳合作

Ivy在石硤尾天台種薯仔。她是「香港好薯」的召集人,去年秋天,石硤尾創藝中心的「習慣×自然」、油麻地花王、HK Farm、中大農業發展組、八鄉生活館、馬寶寶社區農場、鄉土學社等一起合力種薯仔,雖然最後只種出三、四百斤,沒法達到一噸的目標,但春天又是新開始,大家再接再厲。
Ivy說種薯仔比想像中困難,要勤施肥、淋水,又得小心不要種得太密減少病變,但仍然很興奮:「每一個過程都好神奇,好多新知識!」她希望今季可跟餐廳合作,進一步推廣本地產的薯仔。
3月30日上水鄉土學社開班,家裏發芽薯仔,帶過去種吧!

Profile:陳曉蕾

資深記者,著作包括《剩食》、《有米》、《死在香港》等,相信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mailto:[email protected]